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哪个阶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9 23:5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30
减数*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方式。性细胞*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方式。
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
连锁与交换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前期
具体过程:
减数第一次*
间期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
G1期
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如合成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线粒体、核糖体等都增多了,内质网在更新扩大,来自内质网的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也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也就是说为S期储备物质和能量。
S期
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成两个子细胞。
G2期
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细胞*的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期(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期(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成2对中心粒。
前期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
〖细线期leptotene〗(凝集期)
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偶线期zygotene〗(配对期)
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或“四联体”)。
〖粗线期pachytene〗(重组期)
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双线期diplotene〗(合成期)
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
〖终变期diakinesis〗(再凝集期)
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中期
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减数*中后期
后期
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到达两极的非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为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细胞紧接着发生第二次*。
减数*末期
注意:
1.染色体复制是在第一次*间期进行的,一旦复制完成,精原细胞就称作初级精母细胞。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成为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3.减数第一次*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每对姐妹染色单体用着丝点粘合,只算一个染色体,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DNA分子数目减半。(相对于复制后而言)
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在从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减数*。减数*是细胞连续*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方式。减数*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
下面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的基本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子是在动物的精巢或*中形成的。精巢中生有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都含有与体细胞内数目相同的染色体。一部分精原细胞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这时候,精原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才成为成熟的精子。
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
第一次*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做联会。随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但是这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结着。这时候,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叫做四分体。
随后,各个四分体都排列在细胞的*,各由着丝点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由于附着在着丝点上的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四分体平分为二(即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各受所附着的纺锤丝的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接着,细胞*开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这样,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只有原来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每个染色体仍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仍然是一个)。这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在这次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减数第一次*前期减数第一次*中期减数第一次*后期减数第一次*末期
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开来,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这也就是说,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次*以后,紧接着就进行第二次*。这时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完全分开,各有一个着丝点。这样,两个姐妹染色体单体就成为两个染色体了。由于纺锤丝的牵动,这样的两个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接着,细胞*开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成为四个细胞,这四个细胞就是精子细胞,它们只含有数目减少一半
精子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精子的头部含有细胞核,尾部很长,所以精子能够游动。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是在动物的卵巢中形成的。卵巢中生有卵原细胞。每个卵原细胞都含有与体细胞内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有的卵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这时候,卵原细胞就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开始不久,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随后出现的四分体。接着,完成第一次*。*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它们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细胞*间期
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一次*,形成一个大的细胞,这就是卵细胞,同时还形成一个小的细胞,这叫做第二极体,但是所有的极体以后都退化了。卵细胞只含有数目减少一半的染色体,也就是说,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受精作用进行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精子头部穿进卵细胞以后,它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合子中,从精子来的染色体与从卵细胞来的染色体又会合在一起,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这样,合子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可见,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减数*减数第二次*
减数第二次*与减数第一次*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前期
与减数第一次*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
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结束。
注:1.减数第二次*的目的是着丝点*,实现染色单体分离。*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
2.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成为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必须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成为精子。结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和一系列的形态发育并最终成为四个精子。
3.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不久,第一和第二极体都会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最终只成为一个卵细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30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一后期,连锁与交换定律发生在减一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