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0:44
辛亥*后,因军阀混战,跳戏社戏活动日渐减少,除合阳东乡莘里村、行家庄等少数几个村社,还有演出外,其它村社的跳戏活动则销声匿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黄河沿岸,战事频繁,农村经济破坏严重,跳戏班社亦近绝迹,仅有行家庄尚可演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剧目亦先后辍演。正如行家庄名“拨帅”在*三十五年(1946)春节自编的“春官词”中所说;“上年殁了锅儿旦,以后难跳《白水滩》,今岁润初把命断,有谁能跳《宁武关》,”此后跳戏艺术虽有所传,但剧少技差,难与昔比。
1949年春,合阳解放。在军*欢会上,行家庄跳戏社演出了神话武打戏《火焰山》。1957年,该村又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大会,演出了神话剧《收红孩》,获得了集体表演一等奖,两名个人表演二等奖,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先进奖。1963年眷,南义庄恢复上演了传统节目,历时两天三夜,1979年,行家庄又恢复演出了《老将得胜》、《战马超》、《战盘河》等剧目。1982年,又演出了《收渔税》与《燕青打擂》,并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使这一古老剧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广场跳即哑跳,所跳剧目,只有人物、故事情节,而无台词,演员尽都化妆,带有音乐伴奏。哑跳讲究人多,凡经过训练的青少年,几乎都能参加,有时竟出现一百多人的演跳场面,例如:节目中有八员大将,一员大将各带八个兵卒,共需六十四人,如系双方大战,加上元帅,就有一百多人。他们上场是演员,下场是观众。衣箱不够用,常以新郎新娘衣服代之,或着农民节日服装演出。
广场跳纯系武打剧目,均以舞蹈动作示意。元宵节前,进入*,直至正月十三日结束哑跳。 正月十四日开始,举行登台跳。演出开始,先打开场锣鼓,以招人聚众;然后由“拨师”或“老家”、“师谋”扮演“春官”,身着绯红官衣,头戴圆翅纱帽,勾以豆腐块丑脚脸谱,手舞花扇上场,词无定例,即兴自编,或表本地风光名胜;或诉农民生计艰辛;或说官绅压迫,司指名叫骂,肆意嘲谑;或谈演员阵容,介绍各人特长与拿手好戏。借机抒怀,以快心胸。此种形式,类似元明杂剧中的“副末开场”、宋杂剧中的“引戏者”。
登台跳演出,不论是新建舞台,或是原有戏楼,凡春官登场之前,都得演迷信戏,如《咬鸡祭台》、《天官赐福》、《五鬼闹判》、《魁星点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不再演。春官下场,便演武打节目,俗名“打台子”,然后才演折子戏或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