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当一名体育记者的条件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3 04:1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5
体育记者要具备世界意识
都灵大冬会硝烟散尽,2009年大冬会的圣火将在冰城哈尔滨点燃。如果说都灵大冬会的采访经历,对一般很难有机会在国际赛场参与报道的城市电视台的体育记者来说,是一种责任一份荣幸甚至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的话,那么,都灵大冬会留给我们最深的启示就是:体育记者必须要有世界意识。只有强烈的世界意识,敏锐的全球视角,精当的业务水准,才能使体育记者像体育健儿一样,在媒体竞争中驰骋、打拼,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因为具有“小奥运会”之称的大冬会毕竟不是城运会、省运会、全运会,而是全世界大学生的一次青春的聚会,是一次世界大学生冰雪运动最高水平的较量。
世界意识首先是外语水平的过关,起码要会英语,至少要达到能够进行一般的日常交流和初步采访的程度。都灵大冬会的采访报道,我们一般主要是围绕着几名有可能取得金牌的中国选手进行的,像花样滑冰选手张丹/张昊轻松蝉联冠军,小将刘翠佳等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突破重围勇夺桂冠的风采,都是我们浓墨重彩之处,可以说传播效果也相当不错。但是,体育新闻不仅仅是“金牌新闻”,受众也迫切需要了解比赛背后的信息。比如: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媒体如何评价赛会,开幕式构思巧妙简朴自然的原因是什么,都灵大冬会给哈尔滨带来哪些启示等等。由于受外语水平的*,恰恰是受众希望进一步了解掌握的信息,很多都在我们手边溜掉了。所以,当闭幕式现场我们冲破层层阻力,站在国际大体联*基里安先生面前时,体会更多的不完全是独家采访的喜悦,而是难以进行更深入采访的遗憾。因为我们不得不依靠翻译(尽管他相当出色)交流。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许多场合。记者班车怎样运行,开幕式导演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其他场馆比赛进展如何,甚至连最普通的就餐、乘车有的时候也成为难事。其实,许多信息都可以在都灵大冬会官方网站上找到,而且新闻中心提供的有关比赛、资料查询、各种服务的信息也比较全面。因为外语不过关,先进的设施设备也只能是聋子耳朵———摆设!所以,如果我们的外语水平过关的话,那么就会少出现“简单的英语、意大利语和肢体语言混合”的尴尬和遗憾了,我们自然会采访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我们的报道也会更有深度更有活力甚至更有趣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近年来国内涌现的黄健翔、马德兴、苏群、徐济成等优秀体育记者,、除了其自身新闻素质超群外,超强的外语交流能力不能不说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然,外语好并不等于就具备世界意识。与外语这种实用工具比起来,全球视角显然更重要、更关键。所谓全球视角,就是站在世界的角度和时代的高度审视体育现象,具体形象和理性思辨相交融,使体育报道所传达的信息更全面、更丰富、更立体、更准确。而且,从全球视角来观照体育现象,可以不断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表达空间,传播现代的开放的更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观念。如报道世界体育趋势、国外体育明星、各国体育发展模式等等。这不仅可以为受众提供新的视野,感受现代体育的脉搏,同时,也可以为体育从业者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全新窗口。因为体育本身就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世界性语言。为此,必须确立建设意识,变画地为牢的封闭性为放眼世界的开放性,完成对狭隘体育观念的超越。其实,“以我为主”进行新闻报道本身无可非议,因为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接近性”———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比如:哈尔滨的受众自然会非常关心关注哈尔滨籍运动员的表现、成绩。这种报道自然会引起更多的共鸣,也有利于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但是,国际赛场的竞争毕竟不是“一枝独秀”、“一人独舞”,而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一起向人类的极限挑战,共谱体育精神的辉煌篇章。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只有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明确自身的价值,廓清未来的方向。就像本届大冬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战胜老对手韩国、勇夺两枚金牌的成绩,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手,不知道对手是世界水准的选手,也就无从判断这场胜利的价值和意义。况且,无论是胜是负,是得是失,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这对受众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因此,用全球化视角进行体育报道是当代体育报道的必然要求,体育记者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世界意识,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实现体育报道的突破与升华。
与外语和全球视角相比,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也是世界意识必不可少的条件。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所新闻院校会告诉我们怎么当一名体育记者。体育报道其实并不容易,国际知名的普利策奖很少授予体育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当一名具有世界意识的体育记者并非完全无章可循。除了具备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一些必须的职业素质:第一,必须是某些项目的“权威”。重大体育事件发生后,都能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作品。这些是深入细致采访和长期积累的结果。第二,穷追猛打、捕捉热点。体育比赛紧张激烈、一波三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没有体育领域广泛的“人脉”,很多采访是难以进行的。像都灵大冬会开幕当天我们对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任洪国的采访,短道速滑夺冠之夜对分管竞赛工作的代表团副团长朱志强、短道速滑运动员刘翠佳的采访,就是因为提前联络沟通,提前进入角色,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认可。最典型的是闭幕式进行中独家采访国际大体联*基里安,就是因为我们提早设计提早策划,甚至连他的行走线路也都考虑到了,所以尽管受到了许多阻拦,甚至恶语相加,但最终我们实现了采访目标。第三,吃苦耐劳、“脸皮要厚”。体育记者有点像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是再会几项运动就更好了。否则,经不了熬夜,经不了挨饿,甚至还有“白眼”。最后,还要特别提出的就是记者的人品,虽然不敢说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作品,但一个行为猥琐、行事小气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记者的。这就是都灵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也希望两年后大冬会的圣火在哈尔滨点燃的时候,我们的体育记者队伍能够更有力量、更令人尊重。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杰出的体育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瑞德.史密斯(RedSmith)的这番机智达观又耐人寻味的感慨———“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愉快的一种谋生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5
1、必须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掌握写作采访技巧,会写人物通讯等等各类体裁的文章;2、必须广交社会关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同时要有沟通能力;3、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事实说话;4、敬业精神;5、吃苦毅力;6、举止和言谈的文明。
从那方面做起:
要多了解记者这一行业,第二可以到报社经常写稿,可以先做通讯员,或者是特约通讯员,要多看报纸,多了解人家的写作方法,多深入去调查,要有一个新闻眼,这是行内的说法,有新闻意识。
如何培养?
培养就是要有新闻意识,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可以拉近大家的眼球,知道新闻的价值,你要是一下就能抓住新闻,你就是一个很好的记者了,以上的的条件,你能做到了,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记者,不要忘记了,学习他们,弥补自己,记者,是天下人共称之的无冕之王,可见记者,非同一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5
体育记者要具备世界意识
都灵大冬会硝烟散尽,2009年大冬会的圣火将在冰城哈尔滨点燃。如果说都灵大冬会的采访经历,对一般很难有机会在国际赛场参与报道的城市电视台的体育记者来说,是一种责任一份荣幸甚至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的话,那么,都灵大冬会留给我们最深的启示就是:体育记者必须要有世界意识。只有强烈的世界意识,敏锐的全球视角,精当的业务水准,才能使体育记者像体育健儿一样,在媒体竞争中驰骋、打拼,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因为具有“小奥运会”之称的大冬会毕竟不是城运会、省运会、全运会,而是全世界大学生的一次青春的聚会,是一次世界大学生冰雪运动最高水平的较量。
世界意识首先是外语水平的过关,起码要会英语,至少要达到能够进行一般的日常交流和初步采访的程度。都灵大冬会的采访报道,我们一般主要是围绕着几名有可能取得金牌的中国选手进行的,像花样滑冰选手张丹/张昊轻松蝉联冠军,小将刘翠佳等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突破重围勇夺桂冠的风采,都是我们浓墨重彩之处,可以说传播效果也相当不错。但是,体育新闻不仅仅是“金牌新闻”,受众也迫切需要了解比赛背后的信息。比如: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媒体如何评价赛会,开幕式构思巧妙简朴自然的原因是什么,都灵大冬会给哈尔滨带来哪些启示等等。由于受外语水平的*,恰恰是受众希望进一步了解掌握的信息,很多都在我们手边溜掉了。所以,当闭幕式现场我们冲破层层阻力,站在国际大体联*基里安先生面前时,体会更多的不完全是独家采访的喜悦,而是难以进行更深入采访的遗憾。因为我们不得不依靠翻译(尽管他相当出色)交流。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许多场合。记者班车怎样运行,开幕式导演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其他场馆比赛进展如何,甚至连最普通的就餐、乘车有的时候也成为难事。其实,许多信息都可以在都灵大冬会官方网站上找到,而且新闻中心提供的有关比赛、资料查询、各种服务的信息也比较全面。因为外语不过关,先进的设施设备也只能是聋子耳朵———摆设!所以,如果我们的外语水平过关的话,那么就会少出现“简单的英语、意大利语和肢体语言混合”的尴尬和遗憾了,我们自然会采访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我们的报道也会更有深度更有活力甚至更有趣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近年来国内涌现的黄健翔、马德兴、苏群、徐济成等优秀体育记者,、除了其自身新闻素质超群外,超强的外语交流能力不能不说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然,外语好并不等于就具备世界意识。与外语这种实用工具比起来,全球视角显然更重要、更关键。所谓全球视角,就是站在世界的角度和时代的高度审视体育现象,具体形象和理性思辨相交融,使体育报道所传达的信息更全面、更丰富、更立体、更准确。而且,从全球视角来观照体育现象,可以不断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表达空间,传播现代的开放的更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观念。如报道世界体育趋势、国外体育明星、各国体育发展模式等等。这不仅可以为受众提供新的视野,感受现代体育的脉搏,同时,也可以为体育从业者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全新窗口。因为体育本身就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世界性语言。为此,必须确立建设意识,变画地为牢的封闭性为放眼世界的开放性,完成对狭隘体育观念的超越。其实,“以我为主”进行新闻报道本身无可非议,因为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接近性”———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比如:哈尔滨的受众自然会非常关心关注哈尔滨籍运动员的表现、成绩。这种报道自然会引起更多的共鸣,也有利于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但是,国际赛场的竞争毕竟不是“一枝独秀”、“一人独舞”,而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一起向人类的极限挑战,共谱体育精神的辉煌篇章。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只有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明确自身的价值,廓清未来的方向。就像本届大冬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战胜老对手韩国、勇夺两枚金牌的成绩,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手,不知道对手是世界水准的选手,也就无从判断这场胜利的价值和意义。况且,无论是胜是负,是得是失,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这对受众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因此,用全球化视角进行体育报道是当代体育报道的必然要求,体育记者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世界意识,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实现体育报道的突破与升华。
与外语和全球视角相比,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也是世界意识必不可少的条件。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所新闻院校会告诉我们怎么当一名体育记者。体育报道其实并不容易,国际知名的普利策奖很少授予体育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当一名具有世界意识的体育记者并非完全无章可循。除了具备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一些必须的职业素质:第一,必须是某些项目的“权威”。重大体育事件发生后,都能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作品。这些是深入细致采访和长期积累的结果。第二,穷追猛打、捕捉热点。体育比赛紧张激烈、一波三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没有体育领域广泛的“人脉”,很多采访是难以进行的。像都灵大冬会开幕当天我们对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任洪国的采访,短道速滑夺冠之夜对分管竞赛工作的代表团副团长朱志强、短道速滑运动员刘翠佳的采访,就是因为提前联络沟通,提前进入角色,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认可。最典型的是闭幕式进行中独家采访国际大体联*基里安,就是因为我们提早设计提早策划,甚至连他的行走线路也都考虑到了,所以尽管受到了许多阻拦,甚至恶语相加,但最终我们实现了采访目标。第三,吃苦耐劳、“脸皮要厚”。体育记者有点像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是再会几项运动就更好了。否则,经不了熬夜,经不了挨饿,甚至还有“白眼”。最后,还要特别提出的就是记者的人品,虽然不敢说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作品,但一个行为猥琐、行事小气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记者的。这就是都灵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也希望两年后大冬会的圣火在哈尔滨点燃的时候,我们的体育记者队伍能够更有力量、更令人尊重。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杰出的体育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瑞德.史密斯(RedSmith)的这番机智达观又耐人寻味的感慨———“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愉快的一种谋生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5
1、必须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掌握写作采访技巧,会写人物通讯等等各类体裁的文章;2、必须广交社会关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同时要有沟通能力;3、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事实说话;4、敬业精神;5、吃苦毅力;6、举止和言谈的文明。
从那方面做起:
要多了解记者这一行业,第二可以到报社经常写稿,可以先做通讯员,或者是特约通讯员,要多看报纸,多了解人家的写作方法,多深入去调查,要有一个新闻眼,这是行内的说法,有新闻意识。
如何培养?
培养就是要有新闻意识,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可以拉近大家的眼球,知道新闻的价值,你要是一下就能抓住新闻,你就是一个很好的记者了,以上的的条件,你能做到了,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记者,不要忘记了,学习他们,弥补自己,记者,是天下人共称之的无冕之王,可见记者,非同一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6
首先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里指的专业知识包括记者的基本知识,还有体育项目的了解度;其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然后是多参加一些演讲或者辩论,锻炼自己的口才;最后就是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希望对你有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6
最重要的是真正喜欢记者这个职业,你真正喜欢了才可以把它做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7
要具备世界意识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5
体育记者要具备世界意识
都灵大冬会硝烟散尽,2009年大冬会的圣火将在冰城哈尔滨点燃。如果说都灵大冬会的采访经历,对一般很难有机会在国际赛场参与报道的城市电视台的体育记者来说,是一种责任一份荣幸甚至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的话,那么,都灵大冬会留给我们最深的启示就是:体育记者必须要有世界意识。只有强烈的世界意识,敏锐的全球视角,精当的业务水准,才能使体育记者像体育健儿一样,在媒体竞争中驰骋、打拼,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因为具有“小奥运会”之称的大冬会毕竟不是城运会、省运会、全运会,而是全世界大学生的一次青春的聚会,是一次世界大学生冰雪运动最高水平的较量。
世界意识首先是外语水平的过关,起码要会英语,至少要达到能够进行一般的日常交流和初步采访的程度。都灵大冬会的采访报道,我们一般主要是围绕着几名有可能取得金牌的中国选手进行的,像花样滑冰选手张丹/张昊轻松蝉联冠军,小将刘翠佳等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突破重围勇夺桂冠的风采,都是我们浓墨重彩之处,可以说传播效果也相当不错。但是,体育新闻不仅仅是“金牌新闻”,受众也迫切需要了解比赛背后的信息。比如: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媒体如何评价赛会,开幕式构思巧妙简朴自然的原因是什么,都灵大冬会给哈尔滨带来哪些启示等等。由于受外语水平的*,恰恰是受众希望进一步了解掌握的信息,很多都在我们手边溜掉了。所以,当闭幕式现场我们冲破层层阻力,站在国际大体联*基里安先生面前时,体会更多的不完全是独家采访的喜悦,而是难以进行更深入采访的遗憾。因为我们不得不依靠翻译(尽管他相当出色)交流。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许多场合。记者班车怎样运行,开幕式导演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其他场馆比赛进展如何,甚至连最普通的就餐、乘车有的时候也成为难事。其实,许多信息都可以在都灵大冬会官方网站上找到,而且新闻中心提供的有关比赛、资料查询、各种服务的信息也比较全面。因为外语不过关,先进的设施设备也只能是聋子耳朵———摆设!所以,如果我们的外语水平过关的话,那么就会少出现“简单的英语、意大利语和肢体语言混合”的尴尬和遗憾了,我们自然会采访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我们的报道也会更有深度更有活力甚至更有趣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近年来国内涌现的黄健翔、马德兴、苏群、徐济成等优秀体育记者,、除了其自身新闻素质超群外,超强的外语交流能力不能不说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然,外语好并不等于就具备世界意识。与外语这种实用工具比起来,全球视角显然更重要、更关键。所谓全球视角,就是站在世界的角度和时代的高度审视体育现象,具体形象和理性思辨相交融,使体育报道所传达的信息更全面、更丰富、更立体、更准确。而且,从全球视角来观照体育现象,可以不断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表达空间,传播现代的开放的更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观念。如报道世界体育趋势、国外体育明星、各国体育发展模式等等。这不仅可以为受众提供新的视野,感受现代体育的脉搏,同时,也可以为体育从业者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全新窗口。因为体育本身就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世界性语言。为此,必须确立建设意识,变画地为牢的封闭性为放眼世界的开放性,完成对狭隘体育观念的超越。其实,“以我为主”进行新闻报道本身无可非议,因为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接近性”———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比如:哈尔滨的受众自然会非常关心关注哈尔滨籍运动员的表现、成绩。这种报道自然会引起更多的共鸣,也有利于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但是,国际赛场的竞争毕竟不是“一枝独秀”、“一人独舞”,而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一起向人类的极限挑战,共谱体育精神的辉煌篇章。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只有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明确自身的价值,廓清未来的方向。就像本届大冬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战胜老对手韩国、勇夺两枚金牌的成绩,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手,不知道对手是世界水准的选手,也就无从判断这场胜利的价值和意义。况且,无论是胜是负,是得是失,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这对受众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因此,用全球化视角进行体育报道是当代体育报道的必然要求,体育记者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世界意识,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实现体育报道的突破与升华。
与外语和全球视角相比,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也是世界意识必不可少的条件。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所新闻院校会告诉我们怎么当一名体育记者。体育报道其实并不容易,国际知名的普利策奖很少授予体育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当一名具有世界意识的体育记者并非完全无章可循。除了具备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一些必须的职业素质:第一,必须是某些项目的“权威”。重大体育事件发生后,都能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作品。这些是深入细致采访和长期积累的结果。第二,穷追猛打、捕捉热点。体育比赛紧张激烈、一波三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没有体育领域广泛的“人脉”,很多采访是难以进行的。像都灵大冬会开幕当天我们对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任洪国的采访,短道速滑夺冠之夜对分管竞赛工作的代表团副团长朱志强、短道速滑运动员刘翠佳的采访,就是因为提前联络沟通,提前进入角色,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认可。最典型的是闭幕式进行中独家采访国际大体联*基里安,就是因为我们提早设计提早策划,甚至连他的行走线路也都考虑到了,所以尽管受到了许多阻拦,甚至恶语相加,但最终我们实现了采访目标。第三,吃苦耐劳、“脸皮要厚”。体育记者有点像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是再会几项运动就更好了。否则,经不了熬夜,经不了挨饿,甚至还有“白眼”。最后,还要特别提出的就是记者的人品,虽然不敢说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作品,但一个行为猥琐、行事小气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记者的。这就是都灵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也希望两年后大冬会的圣火在哈尔滨点燃的时候,我们的体育记者队伍能够更有力量、更令人尊重。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杰出的体育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瑞德.史密斯(RedSmith)的这番机智达观又耐人寻味的感慨———“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愉快的一种谋生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5
1、必须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掌握写作采访技巧,会写人物通讯等等各类体裁的文章;2、必须广交社会关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同时要有沟通能力;3、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事实说话;4、敬业精神;5、吃苦毅力;6、举止和言谈的文明。
从那方面做起:
要多了解记者这一行业,第二可以到报社经常写稿,可以先做通讯员,或者是特约通讯员,要多看报纸,多了解人家的写作方法,多深入去调查,要有一个新闻眼,这是行内的说法,有新闻意识。
如何培养?
培养就是要有新闻意识,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可以拉近大家的眼球,知道新闻的价值,你要是一下就能抓住新闻,你就是一个很好的记者了,以上的的条件,你能做到了,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记者,不要忘记了,学习他们,弥补自己,记者,是天下人共称之的无冕之王,可见记者,非同一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6
首先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里指的专业知识包括记者的基本知识,还有体育项目的了解度;其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然后是多参加一些演讲或者辩论,锻炼自己的口才;最后就是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希望对你有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6
最重要的是真正喜欢记者这个职业,你真正喜欢了才可以把它做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7
要具备世界意识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6
首先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里指的专业知识包括记者的基本知识,还有体育项目的了解度;其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然后是多参加一些演讲或者辩论,锻炼自己的口才;最后就是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希望对你有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6
最重要的是真正喜欢记者这个职业,你真正喜欢了才可以把它做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7 22:17
要具备世界意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