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2 11:0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6
时至今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俨然已经是神话般的人物。作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民间也有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等等神话般的说法。然而并非有才能就一定可以物尽其用,即使是像刘伯温这样的人,起初朱元璋也并不信任他。
朱元璋作为一个起义者,他只是敏锐地发现元朝*的失败。元朝将全国的人分成十个等级,汉人的读书人被列入第九等,仅仅高于乞丐,比娼妓都不如。而朱元璋在抗击元朝的过程,逐渐发现了团结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于是他就下令他的部属们要网罗知识分子。此时的朱元璋重视知识分子,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团结被元朝*轻视的力量,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他的小政权背书,然而是否真的要委以重任,还是有待商榷的事。
朱元璋为了请刘伯温可是“三顾茅庐”啊!他先是安排胡大海去礼聘,被刘伯温拒绝,又安排李善长去,依然被拒绝。直到通过刘伯温的知交好友刘炎前去邀请,刘伯温才答应加入朱元璋的阵营。“三顾茅庐”相邀而来的刘伯温,为了报答朱元璋的知遇之恩,第一件事就是献上《时务十八策》,为他分析天下的局势,规划后续的发展方向。然而朱元璋是个什么态度呢?依据《明史》记载,“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朱元璋仅仅是表达了一下他的高兴,然后就是找了个地方把刘伯温优待起来了而已,并没有马上委以重任。
这就有点奇怪了,朱元璋“三顾茅庐”把刘伯温请出来了,刘伯温也拿出东西证明自己的价值了,并且朱元璋也认可了他的价值(要不然也不会优待)。为什么朱元璋不马上将刘伯温委以重任呢?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终于揭开了谜底。
话说刘伯温每天养尊处优的呆着,其实也很着急。因为他也是个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人,而不是为了被优待而来的。正如他所写的《郁离子》,刘伯温在最后一章里,以“愿与公子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就表达了自己想要“谋求救时之政”的*理想。因此刘伯温这样每日被朱元璋优待,又不给事情做,他也有点着急。
不过,刘伯温毕竟就是刘伯温,他很快就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当时朱元璋奉白莲教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甚至在中书省也设了翰林儿的御座。这天刘伯温到了中书省,见到韩林儿的御座,不进步不行礼,反而口出狂言,说道:“这小屁孩尊奉他干啥”!左右*大惊失色,马上汇报给了朱元璋。等刘伯温被带到朱元璋面前,他依然说不应该尊奉韩林儿,天命之所在应该是朱元璋。刘伯温的这一通表忠心,让朱元璋大喜过望,其后的朱元璋便对刘伯温言听计从。在刘伯温的运筹帷幄之下,朱元璋也顺利击败陈友谅,建立了大明的江山。
说到这里,诸位都看明白了朱元璋打的什么算盘了吧!先是笼络有声望的知识分子,不管有用没用,都先到我碗里来。确实有才能的,我先优待着,也不给你正经事干,你有才能我就养你,你只要不去我的对手那里,我朱元璋也不亏。而如果你既有才能,还认可我朱元璋,奉我朱元璋为主,我才大用你。因此,直到刘伯温说出那句“不应该尊奉韩林儿”的话,朱元璋才真的把他当成的自己人,才会对他言听计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6
因为刘伯温个人才略过人,博识善谋,多年为朱元璋争夺天下出谋划策,为建朝立国早于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威名早于植入军政要害,他的门生故旧早于遍布朝野上下。而朱元璋相比刘伯温,才弱之,谋欠之,名小之,心中对刘伯温早于是又忌又恨,在他的眼中不允许有任何人强过自己,凌驾于自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