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大人历史上没名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1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57
刘韵珂(1792—1864)字玉坡,号荷樵,山东省汶上县刘楼村人。嘉庆十一年(1806)中拔贡,朝考又得第一,授予刑部七品官职,后擢升到员外郎、郎中。道光六年(1826)京察列为一等,又被授予道府级官位。历任安徽徽州知府、安庆知府、云南盐法道、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职。
一 报恩
刘韵珂自幼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寒窗苦读十年,已是满腹经纶,才学出众。这一年朝廷开科,刘韵珂赴京赶考,所带盘费虽不甚丰,但若节俭着用,亦不致途中受难。而刘韵珂自幼在家读书,没出过远门,不善于掌管钱财,上路以来,不论吃住,出手都很大方,遇着同窗好友,一律由他出钱请客。因此,所带盘缠没到京城就全部花光,困在了一个店中。
一天,刘韵珂正在店里发愁,这时来了个山西客人,和他住在了一个店内。这客人是珠宝商,这几年生意发财,腰缠万贯。客商洗漱完毕,与刘韵珂聊了起来。二人寒暄一阵后,客商问刘韵珂:“我看你面带愁容,气色不佳,莫非身体有些不适?”
他这一问,刘韵珂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实不相瞒,进京赶考,所带盘缠用尽,正为此而苦闷.”
客商问:“举子家住哪里,高姓大名?”
刘韵珂答道:“鄙人家住山东汶上县刘楼村,贱姓刘,名韵珂。”
客商听刘韵珂谈吐文雅,再仔细一打量,见他相貌堂堂,人才出众,就知道是一个有才之人。这客商也略通文墨,有意试试刘韵珂的才学,就说:“你我现在无事,举子何不写诗一首,好教在下领教领教。”
刘韵珂毫不犹豫,磨墨铺纸,挥笔写出一首诗:
大鹏展翅万里求,
不意中途落荒丘。
世上若有怜余者,
飞黄腾达助高楼。
客商见刘韵珂虽在难中,但诗写的气魄不凡,字更是遒劲大方,此科必能得中,就有意周全他。说道:“我观举子相貌不凡,才高志大,若误了考期不耽误一生前程。我这里有纹银百两,你拿上速去赶考吧!”
刘韵珂听了惊喜交集,忙问:“萍水相逢,怎能承客官如此厚赐!”
客商说:“这有什么关系,俗化说,相逢何必曾相识。患难相助,理所应当,只是你以后不要忘了我就行了。”说罢取出一百两银子交给刘韵珂。
刘韵珂千恩万谢地接过银子,又拿过纸笔递与客商说:“请恩兄将高姓大名,家乡居住留给小弟,容小弟日后报答。”
客商说:“我姓吴,单名一福字,家住山西洪洞县。”说着,将自己的姓名住址写好交给刘韵珂。刘韵珂将银子和客商住址收好,对客商说:“你我相识实乃前生有缘,恩兄若不嫌弃,我二人结为金兰之好如何?”吴福欣然同意。二人摆上香案,磕头盟誓,结为异性兄弟。吴福长韵珂两岁为兄,韵珂未弟。之后又要了酒菜,二人尽兴方休。
次日一早,吴福为刘韵珂交上店钱,二人上路分手。临别时,吴福对刘韵珂说:“贤弟,此去一路保重,祝你到京师一举成名,日后别把为兄忘了也就是了。”
刘韵珂忙说:“兄长放心,小弟日后中与不中,都永不忘兄长大恩大德,若小弟忘恩负义,天理难容。”
吴福忙道:“贤弟言重了。天色不早,你我后会有期,赶快上路吧。”说吧二人挥泪而别。
刘韵珂到京城后,果然一举成名。后来,官职越来越大,直至任浙闽总督代管江南。此时的刘韵珂已不是当年的落难举子,而是闻名全国的刘三大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57
六三大人历史上名字有,叫刘韵珂。
刘韵珂,字玉坡,山东汶上人,生年不详,拔贡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朝考第一,以七品小京官分刑部用,期满,升额外主事,又升员外郎。道光八年(1828年),出任安徽徽州知府,道光十年(1830年)调安庆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云南盐法道,道光十三至二十三年(1833~1843年)先后任浙江、广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浙江巡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五月,升为闽浙总督。
刘韵珂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定海被英军攻陷后接任浙江巡抚。任职第一年,曾积极设防备战,并与闽浙总督颜伯焘联衔奏请起用林则徐、邓廷桢。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定海再陷,镇海、宁波失守,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和钦差大臣裕谦相继阵亡后,刘韵珂对抗战的信心动摇,认为英军“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不及”,亟欲谋求妥协。及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扬威将军奕经对浙东三城*失利、浙江军事形势进一步恶化,刘韵珂对时局便更加悲观,在《慈溪失利事势深为可虑折》中,提出所谓“十大焦虑”,竭力主张对英求和。刘韵珂在担任闽浙总督7年中,为保持“抚局”,对外一再妥协退让,以求“华夷相安”。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厦门英国领事记里布姆以英商贩来的货物不能全销,要求按照实际销数输税,余货准贩他口分售;又以厦门人口稠密,时有火患,请求让英国人在鼓浪屿居住。刘韵珂对后者婉拒,而对前者则认为“尚合情理”,同意办理,“以示体恤”。
同年五月,英国领事李太郭到福州开市,住在城外南台鸭姆洲。八月,英国公使德庇时到福州察看码头,称领事住宅过于“卑陋”;接着,李太郭便要求到城内白塔寺附近租屋居住。绅民李有年等闻讯联名到藩司请阻。刘韵珂和布政使徐继畲最初也以“民情不顺”加以拒绝。由于英方一面从外交上施加压力,一面由李太郭私自向乌石山积翠寺僧人租屋数间,擅自迁入居住。英国领事强行入城后,刘韵珂、徐继畲便承认既成事实,一面与李太郭面约:“嗣后惟领事官准租城内房屋,其余英商俱遵约住城外港口”;一面向道光帝上奏道:自李太郭到任后,英国货船很少来到福州,“该领事并无应在城外查办之事,……其住城内与住城外,系属同一闲居”;而《中英南京条约》对领事“在五处城邑居住”一事,“并未分别内外”,若必令他们住在城外,难保英人不以我们“违约”相稽,“于大局所关非浅”。竭力为自己的妥协辩解。
同年十一月,两名受英国人雇用的中国人,因在战争中以食物济敌,在厦门被捕。英国领事阿利国提出*,刘韵珂等居然承认领事有权保护英国人所雇中国人,将囚徒释放。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福州英商恃强行凶打人,官府派兵护送英商回商馆。民众不服,到商馆与之评理。英国通事开*打伤两名过路人,群众愤怒,冲入商馆,殴伤黑人一名。有些不法之徒乘机抢劫。刘韵珂害怕事态扩大,亲自审问,判罚群众28人;而对滋事的英商及其通事(中国人),仅照会英国领事“自行查办”。
同年十二月,英国两只商船在泉州洋面遭海盗袭击,死了一些人。刘韵珂闻报,即令将有关巡洋员弁“摘顶棍责”,并限期缉凶。而对中国商船被盗,却从未如此认真。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卒。咸丰帝继位后。因受当时广州人民反对英人入城斗争的鼓舞,对外态度稍微强硬了些,谕令刘韵珂和福建巡抚徐继畲“留心察看,择要密防”。刘韵珂、徐继畲接谕后,认为闽江港道宽阔,厦门港口宽深,“限于地势,智勇皆无所施”;而福、厦“华夷”杂处,“我有所动,彼皆知之”。若无事演炮,“夷人定启猜疑。……是防夷而适以招夷,未免失计”。为了避免外国人猜疑,二人竟自愿放弃防备。
同年二月,英国代理领事金执尔有意违背协议,把两名英国传教士引入福州城内神光寺居住,激起民众强烈反对。林则徐倡议驱逐,并领导福州士绅仿效广东绅士致英国公使书信做法,缮写公启,要求英国领事令传教士立即搬出城外,声势相当浩大。但刘韵珂不予支持,强调“福州民气散弱,心志不齐”;此事只能“缓图”,“急则生变”,结果拖了将近1年,英国传教士才从神光寺搬出,迁入道山观,仍在福州城内居住。
刘韵珂因处理神光寺事件不当,受到福州绅民的猛烈抨击,只好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一月间称病请假。咸丰帝对刘韵珂也不满意,趁机令其开缺,“毋庸赏假”,回原籍。同治三年(1864年)病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58
刘三原名叫刘季平。
刘季平(1878~1938),名钟,字季平,别字离垢,以字行。行三,自署“江南刘三”,上海华泾(今属龙华乡)人。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初,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学习。留日学生组“拒俄义勇队”,率先参加,后又为“军国民教育会”活跃分子。孙中山在横滨设兴中会分会,闻讯加入,从事反清*宣传。
1904年春初返国,即与军国民教育会同志秦毓鎏、费公直协同堂兄刘东海在华泾本宅办丽泽学院,并延纳海内同志朱少屏、黄炎培等讲求应用之学,文事外兼重武术,积蓄、培育反清力量。不久,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而被捕,羁押沪租界巡捕房,黄炎培多方营救,半年后获释,重赴日本。1906年后,历任江苏陆军小学、浙江陆军小学教习。辛亥*成功后,不以早年从事*而自矜,谢辞陈其美从政之请。
1916年(*5年)12月,赴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后又受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2年,因父丧母老,回江南任镇江敏成中学校长。后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上海持志大学,讲授国学。1927年南京国民*成立后,先任江阴要塞司令部秘书长,后任江苏省*博物馆编纂主任,继又为江苏通志局(后称通志馆)编纂。
1929年,国民*监察部筹备期间,被推为设计委员会委员。1931年,监察院成立,任监察委员。1934年夏,以监察委员身份监视“航空奖券”开奖,滞留上海。抗日战争爆发,自恨老病,既不能效命前线抗日,又不能随*西迁,忧愤不已,复得怔忡疾,常终夜不成寐。1938年春,又患温症。寓室*仄,入夏炎热难忍,饮冰镇啤酒解渴,伤胃成病并痢泻不绝,医治无效,8月26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