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美女妆容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31 22: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0:54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指槛露华浓。”是李白《清平调》中的一句。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是杜甫《负薪行》中的一句。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是唐代温庭筠《南歌子·脸上金霞细》中的一句。
“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是元稹《有所教》中的一句。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是张祜《集灵台》中的一句。
……
这么多诗人,这么多诗句,都是在描写唐代的一件事物,您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是唐代美女的妆容,也就是唐代美女们的面部化妆,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也有专区来介绍这一内容。
妆容:唐代女子面部化妆浓艳,《妆台记》等*载有“桃花妆”“酒晕妆”等多种妆容。在面部除了施用一般的粉、泽、口脂等,还要涂翠眉、涂黄粉、贴花钿,点妆靥、抹斜红。至五代、北宋,此风犹炽。
从展出的图片结合我所查到的资料,唐代美女的妆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发式、花钿、文眉、面妆、唇妆几部分,发式的内容我在三八女神节时已和大家分享过,今天不再讲。
先说一下花钿。花钿起源于南朝宋,以金箔、银片制成不同花形,贴在额间、两颊、嘴角、鬓角处。在唐代据说是与武则天的侍女上官婉儿有关,据《酉阳杂俎》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黥迹。”上官婉儿因为激怒了武则天,在额头上刺了青,上官婉儿为了掩盖刀痕就在上面贴梅花,反被唐代美女们仿效。当时的花钿除了各种花卉外,还有小鸟、小鱼等造型,美妙新颖。
接下来再看一下眉妆。唐代美女的眉妆名目繁多,且经过了一个循环的发展阶段。初唐时以“细眉”为主,中唐以“阔眉”为主,晚唐的眉妆则归于纤细,且多种眉妆并存。盛唐时,妇女常将原来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种以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颜料画上各种形状,叫做黛眉。从画眉的方法看,有扫黛、薰墨等。唐玄宗曾命画工设计出十眉图,即鸳鸯(又名八字眉)、小山(又名远山眉),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烟、拂云、倒晕、五岳,并点拨给不同妃子使用,可见风流皇帝在服饰史上也留下有逸画。
再来看面妆。面妆主要分为两步:敷沿粉与抹胭脂。以粉敷面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商纣王时期,纣王发明了烧铅锡炼粉,让后妃敷面修饰仪容,发展到唐代已有很大改进,此时铅粉已做脱水处理,不易脱妆,并会加入一些其他米粉调试颜色,加入落葵等染色剂,让粉有淡紫色,称为紫粉,或加入香料,其中以细粟米加入西域香料制成的迎蝶粉最为流行。然后将胭脂在手心调匀,搽在两颊,犹如一抹斜阳。面妆的类型主要有酒晕妆、寿阳妆、桃花妆、啼妆、飞霞妆等。
最后再看一下唇妆。对于唇部化妆,用朱砂点涂嘴唇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人们又在朱砂中加入油脂和香料,凝成膏状放入盒内,称为“口脂”,南北朝时期口脂技术进一步改善,到了唐朝时期口脂制式更多样化。为搭配不同的妆容,彰显女子个性气质,唐代女性唇妆制作式繁复,名目众多,其唇妆有胭脂晕品,大红唇,半边娇,露珠儿,天宫巧,淡心红,双唐媚等等,还有许多只有记载无法考证的名目。这些唇妆制式大都符合唐朝人“樱桃小口”的审美观点,并且在这基础上加以创造,先在唇间点上口脂,然后向两边加以晕染,在唇部*勾出如花瓣的轮廓,也有勾勒唇形如展翅蝴蝶,称蝴蝶唇。
唐代美女的妆容是我们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从四个方面粗略地介绍了一下唐代美女们的妆容,可以说是挂一漏万。我还给大家分享了一些展厅内的蜡像、图片,以及传世唐代名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更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交流,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一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