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2:03
明代作为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图书出版业的体系完善。明代图书发行渠道、出版的图书类型、图书价格、图书发行宣传、图书出版管理等方面皆远逾前代,呈现出相当繁荣的景象。
明代学术环境轻松,所以学术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著述日渐丰富起来,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使得明代图书发行有了更扎实的基础。
明代图书的发行渠道总括起来有如下3种:一是固定店铺;二是集市贸易;三是流动售书。
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城镇店铺贸易十分活跃。都城北京作为全国书业中心书铺林立。北京自明永乐建立都城之后,作为*、经济、文化中心,伴随着刻书事业的迅速发展,固定店铺书售也非常活跃。特别是在正阳门、宣武门琉璃厂一带,书铺林立。
南京的书业也很发达。著名文学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有关于南京书铺的记载,由此可见一斑。一个在金陵三山街的二酉堂主人蔡益所自豪地说:天下书籍之富无过俺金陵,这金陵书铺之多无过俺三山街,这三山街书客之大无过俺蔡益所……俺小店乃坊间首领,只得聘请几家名手另选新篇。
集市贸易是明代城镇店铺售书的补充形式,一般来说都定期举行。比如当时北京有庙市和灯市等。
庙市以城隍庙最为著名,以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灯市即今灯市口一带,灯市期间包括书籍在内的日用商品列肆于街道的两边。
建阳则每月逢一、逢六共6个集,车水马龙,市井喧嚣。建阳出现了古代书业史上最早的以批发为主的图书集市。
流动售书即四处售书,是指书商或长途贩运或驾驶书船穿横于城市、乡村之间沿途叫卖。比如在苏州、无锡、常熟、湖州一带,一些书商利用江南水乡的便利条件,驾着一叶书舟,贩销于大江南北,不受时空*,开拓图书市场。这些贩书船深受藏书家和读者欢迎,或待之如宾。
明代用于出版的图书类型特别丰富,图书市场上除《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外,用于出版的图书类型主要有通俗小说、八股文选本、日用类书,以及经商用书等。
通俗小说始于宋元时期的话本,明代进入繁荣发展期。从嘉靖年间起通俗小说逐渐成为畅销书。如《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青楼韵语》等,声价籍籍一时,海内争相购赏。
关于八股文选本,明代推行开科取士科举制度,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许多书坊看中这一市场机会,重金聘请文人从“四书”、“五经”的内容中各选出一二百个题目,每个题目做八股文一篇刊刻成册,即为明代中后期在市场上十分流行的八股文选本。如明万历末年,江西的陈际、艾南英等文人的八股文选本,曾经风行一时。苏杭一带的书坊,常常花重金聘请他们选文。
日用类书是民间普通大众适用的日用参考书,其内容庞杂,天文、地理、旅游、交通、养生、卜验等均包容其中。
经商用书则是以商业经营为主要内容,包含商业经营思想、商人职业道德、经营方法等。在当时,以《万宝全书》为书名的经商用书就有近10种。如《华夷风物商程一览》、《士商类要》、《客商一览醒迷》、《士商要览》、《商贾指南》等书,尤为商人们青睐。
明代书价与前朝相比相当便宜,明代的刻本、宋刻本、抄本,它们的价格都很低廉。比如:明代刻本《新刻搜罗五车合并万宝全书》34卷,8册;明代*葛寅亮撰《金陵梵刹志》53卷;著名小说家许仲琳撰《新刻锺伯敬先生评封神演义》20卷,100回;崇祯年间存仁堂陈怀轩刻本《新刻艾先生天禄阁汇编采精便览万宝全书》37卷,5册;《南华真经》,宋版,5本等。
明代注重图书发行宣传,以吸引读者,提高发行量。一般来讲,其宣传策略和方法包括:巧取书名,吸引眼球;利用“识语”,招徕读者;刊登书目,传递信息;创“评林体”,独具匠心;宣传形象,树立品牌。
书名是一书之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透视全书五彩缤纷的内容。就一部书而言,书名处在最直观、最显眼的位置,最先进入读者的视野。比如标榜刊印时间和刊印质量,宣扬版本之可靠等。所谓“识语”,一般是指为了读者阅读之需要,在图书封面、扉页、卷首等位置简单介绍创作主旨、编辑缘起、版本流传、刊刻特色等内容。一般篇幅较短,因其位置醒目,具有较好的宣传作用。
明代书商还刊登书目广告,传递出版信息。如1522年北京书商汪谅刻《文选注》,目录后列有14种书的书目广告。
评点是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始于南宋时期,至明代,评点之风尤盛。其基本类型主要有“文人型”、“书商型”和“综合型”。其中,书商型评点是以追求图书传播商业效果的评点类型,以商业求利为目的的书坊主,能够迎合普通读者的需求。
所谓“评林”,是将评语“集之若林”之意。就“评林体”的内容而言,其评点多是有关小说中人物及其行为的道德评判。
这类评点或是对英雄、帝王的赞美,或是对昏君、乱臣的唾骂,或是对孝子节妇的褒扬,或是对奸夫淫妇的鄙弃,符合正统的道德审美标准,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故其评点本才有更好的阅读市场。
就“评林体”的刊刻形式而言,“上评、中图、下文”的版式具有较好的广告效果。将评点话语单独置于一栏并放在最上层,突出了评点的位置,并且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中间的插图,则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故事情节,极似后来的连环画,不停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文之不足以评补之,评之不足以图补之”,上评、中图、下文的版式使得读者可以在评语、插图、正文之间反复阅读,加深了印象。
形象和品牌是出版者的生命。明代书商在图书广告中,时时不忘宣传形象,塑造品牌。双峰堂的余象斗在万历年间刻本《锲三台山人芸窗汇爽万锦情林》6卷,就做了这样的宣传。此书扉页的屏风插图上有“三台馆”三个小字,该图表现的是“三台馆主人”批阅《万锦情林》的情景:上栏有一人安坐,前置书桌,旁有两童侍立,疑为余文台写照。下方并列《汇锺情丽集》、《汇三妙全传》、《汇刘生觅莲》、《汇三奇传》、《汇情义表节》、《汇天缘奇遇》、《汇传奇全集》7种。旁又有3行小字写道:“更有汇集诗词歌赋、诸家小说甚多,难以全录于汇上。海内士子买者,一展而知之”。余象斗将自己的画像印在版画上,上下左三处配以刻书堂名、书名,以及本书主要内容,构成了一幅很好的图书形象广告。
明代图书广告艺术可谓花样翻新,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是古代图书艺术丛林中灿烂的一枝。明代对图书出版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对违碍国家的图书加以禁止印卖流通。明代禁天文图谶、妖言之书等。1737年颁发的《大明律》规定: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图谶应禁之书及历代帝王将相、金玉符玺等物者杖一百……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
明代禁亵渎帝王圣贤的词曲、小说。被禁的小说有《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等,皆因其中有大量的反封建意识,对当时的政权不利。1411年明代朝廷命各地发布榜文:“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
明代朝廷规定,官府刻本只准翻刻不准改刻。如建阳书坊鱼龙混杂,所刊书籍良莠不齐。为了加强管理,按察司对建阳书坊业进行处理,颁发了一批官刻“四书”、“五经”的标准本,又命建阳知县严督照式翻刊,方许刷卖。如发现问题,“追版划毁,决不轻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