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4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3
年前准备。按中国人的习惯,每年一到阴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就到了准备过年的时候了,年货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要祭灶,“腊月二十三,灶王老爷上西天。”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都要祭灶,人们供灶王已经供了2000多年,传说灶君老爷是原始社会管理火种的人,也有的说是炎帝、神农、苏吉利、张子郭等。给灶王爷上供的目的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除糖以外,祭灶的时候还要预备清水、草粮,这是给灶王的马吃的。过去祭灶的时候不准妇女参加。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再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3
古代人不仅有拜年活动,而且从初一到初九每一天活动都不一样,而且叫法风俗都不同。拜年又叫“走春”和“探春”。《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这与现在民间初一拜年习俗差不多。《清嘉录》描写苏州过春节时“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门首设笈,书姓氏,号为‘门簿’……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年’。”把古人拜年的繁忙景象写的很详细,古人由于拜不过年来,只能让仆人送拜年帖,又称“飞帖”,这只是说明古代上流社会拜年的一个热闹景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4
古代的春节和现在都很像吧,过年的时候都会添置新衣服,然后带上礼品走亲访友什么的,但是压岁钱是要给亲戚磕头,而现在是不用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4
春节由来已久,古人过春节跟现在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差距。也是走亲戚拜访好友,然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