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6 18: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56
梁平木版年画在色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每张画用色以几个浓烈、厚重的煮红(深红)、佛青(群青)、深绿配以淡黄、粉红、浅蓝、淡紫。色彩配置既有补色的强烈对比,又有同类色的过渡变化,夹以少量灰色穿插调和。色彩布局巧妙,形成不同色块的分布,既有跳跃美,又有节奏变化的形式美。
在技法上,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远近分明,层次清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梁平木版年画有别于四川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为主的艺术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绘的表现方法。比如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就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距离拉得很近,似“对眼”,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煮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的跳出来。
梁平木版年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独具文化功能。如题材为“吉祥富贵“、“扶正祛邪”、“多子多福”、“风调雨顺”、“加官晋爵”等,满足了人们祈雨、祈子、祈盼丰收、金榜题名等各种心理需求。满足了新春佳节人们在自己的门窗上贴上新年画的习俗,祈盼来年平安、吉祥、富贵的愿望。这种习俗达到了融情境、情感、功利心理为一体的境界。
梁平木版年画在用色上强调强烈的对比,追求火红、热烈的喜庆效果。它用色不多,以佛青、煮红、品绿、槐黄等为主,从色彩的选用上,可以看出梁平年画的用色大都属于单色和间色,在画面上较多大面积地使用原色,因而它醒目但不刺眼。在传统梁平年画里,那两厢的文门神、武门神的官袍和甲宵上,一边是大块煮红,一边是大块佛青,两大冷暖色调的对比十分醒目,花边也铺以粉红和品绿。二者这样按冷暖对比分别搭配,十分自然协调。除此以外,还常运用同类色的深浅、明暗的梯级变化(民间称为“展”),以及再用白粉在外端挂线等方式。这种“明展明挂”以颜色的深、浅、明、暗、醉、淡的变化形成的立体效果,更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
梁平木版年画自清初*以后,经过发展,以年画门神为代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①人物造型朴实敦厚,手法夸张,缩短身长(约四个头高),突出表现头部五官,扬起剑眉于额上,双眼炯炯有神,再配以动感的美髯,增添神威,威武仪态,震撼人心。
②人物服饰具有典型的明代朝服特点并有所变化。
③画面色彩鲜艳而沉着古朴,丽而不媚,以大小、冷暖不同色块的巧妙搭配,使画面产生富丽感。
④构图饱满简洁,对称呼应,疏密、虚实、动静处理十分得当。
⑤人物造型线条生动流畅,睑部的细致描绘,不分男女,都在脸上腮部“开脸”,涂上椭圆或扫帚形桃红,妙趣横生,实为其他年画所罕见。
⑥一般门画造型规律是张牙舞爪,气势汹汹,以镇家宅。梁平年画却是一副慈祥和气的面孔,而且动作四平八稳,无大的扭曲,妇儒老幼视之皆无恐惧之感。
梁平木版年画品种多是门画、戏曲人物、八美图以及表现吉祥如意等题材。内容和全国其他地方年画大同小异,但其艺术处理手法,画面效果迥然不同。无论是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欢迎。
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也吸收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制作方法以木版套色为主,略施手绘。画面设计粗放简练,且不规则。服饰道具不完全以真实依据,任意装饰,随意组合,设色一律平辅。设有层层晕染和精细勾勒,像几块浓烈的色彩大写意。
梁平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如《八美图》、《四郎探母》、《踏伞》等在构图上、色彩处理上异常简练明快,表现出梁平年画少有的柔丽性。不多的几根线条高度概括其神韵,少量的几块色块显得单纯、清爽、大胆舍去多余的东西,留下大量空白而不显单调,使人感到“增之一分嫌多,减之一分嫌少”,达到高度凝练。
梁平木版年画在构思上还运用了象征,寓意手法。在服饰装束上,采取对传统戏曲服装的借鉴,又加入自己的独创。还有画面虚实处理、人物轮廓的曲直变化节奏、图案饰物的重叠纵深的平面效果等,无不体现出梁平木版年画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