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笑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6 20:1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2
经典笑话:克林顿的愿望 一天克林顿在海滩上散步,碰巧看见一个瓶子,他打开瓶子,里面冒出一个魔鬼。克林顿很吃惊,就说:“我救了你,那样我是不是能有三个愿望?” 魔鬼摇着头说:“不行不行,你知道,如今正通货膨胀,什么都涨价。所以我现在只能给你一个愿望了。” 克林顿没有犹豫,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指着地图说:“你看,这里是中东。我希望这些国家能停止打仗,实现和平。”
魔鬼看了看地图惊叫道:“嘿!你也不看看,这些国家都打了几千年的仗了。我虽然很不错,可也没好到那份上。不行不行,这事我干不了,想个别的吧。”
克林顿想了一分钟:“你知道,人们很不喜欢我的妻子,他们认为她又蠢又丑。我希望她能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每一个人都喜欢她。”
魔鬼低头想半天,终于犹豫地说:“嗯,你让我再看看你的地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3
一位母亲的儿子“啊爽”死了,他的母亲很伤心,因此,她说:“爽啊,爽啊!”有人道:“有啥事那么爽?”母亲道:“*了!”
此文中的母亲为居里夫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3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4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5
鲁迅曾经把书和表放到水里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2
经典笑话:克林顿的愿望 一天克林顿在海滩上散步,碰巧看见一个瓶子,他打开瓶子,里面冒出一个魔鬼。克林顿很吃惊,就说:“我救了你,那样我是不是能有三个愿望?” 魔鬼摇着头说:“不行不行,你知道,如今正通货膨胀,什么都涨价。所以我现在只能给你一个愿望了。” 克林顿没有犹豫,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指着地图说:“你看,这里是中东。我希望这些国家能停止打仗,实现和平。”
魔鬼看了看地图惊叫道:“嘿!你也不看看,这些国家都打了几千年的仗了。我虽然很不错,可也没好到那份上。不行不行,这事我干不了,想个别的吧。”
克林顿想了一分钟:“你知道,人们很不喜欢我的妻子,他们认为她又蠢又丑。我希望她能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每一个人都喜欢她。”
魔鬼低头想半天,终于犹豫地说:“嗯,你让我再看看你的地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3
一位母亲的儿子“啊爽”死了,他的母亲很伤心,因此,她说:“爽啊,爽啊!”有人道:“有啥事那么爽?”母亲道:“*了!”
此文中的母亲为居里夫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3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4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5
鲁迅曾经把书和表放到水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