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5 07:4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2:53
循着报上一则“《'98陈雅丹穿越时空之旅画展》明举行”的消息,到*美院美术馆转了一圈。虽说纯属外行看热闹,但那些绝对有视觉冲击力的装置艺术和很多巨大的画面,竟让我也像个内行一样,严肃并思索地从一楼走到二楼。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性画家?报上介绍,“第一位赴南极作画的画家”;第一位纵穿罗布泊的画家”。如此大气磅礴地作画和做人,却又联系着一个如此雅致、清灵的名字?好奇心驱使我终于找到了她。 南极的“三个太阳” 她的外表的确如她的名字:身躯娇小,面部线条柔和,语调也淡淡的,“十年前有一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些坐着船从南极考察回来的考察队员,在上海登陆……”不知为什么,她的讲述却带着磁力。“那些人晒得黑黑的,衣服都破了,我心里下子特别激动。我一直非常佩服那些不怕吃苦,献身科学的人……”我知道,陈雅丹的父亲陈宗器,是我国有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三十年代曾几次去罗布泊考察,可以说是一位献身科学的人。陈雅丹的身体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果然,她在说:“这使我想到我的父亲,我也一直不明白,他们这是为了什么……”“我忽然感觉一种召唤,我一定要去南极。” 多少带些遗传的不羁的性格,使她说干就干。没想到多次请求奔波之后,人家还是说:画家?先往后销吧。等我们建设好了画家再去不迟。她仍旧不屈地找,直到康克清都被其打动为止。她终于作为编外人员,于1986年12月到达南级,在长城站一呆40天,和考察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着从未体验过的极地生活。 即将离开南极时,考察队员们特地为她收拾出一面墙,说:“画家!给我们留张画吧!”她望着这些热血男儿,这些祖国的英雄,欣然应允。没有颜料,队长郭昆就去船上找来油漆,没有调色板,她就用安全帽替代。于是,在那面墙上,她画了三个太阳,三种颜色的太阳,红、绿、白。考察队员问:干嘛要画三个太阳?她笑笑未答。十二年后,她坐在我对面说:“当时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我还没想好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回来一年后,我才理解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我觉得陈雅丹其实是在很郑重地回答十二年前考察队员的种种猜测。她说:去南极的人都要穿红色羽绒服,以防万一失踪。那红色就像洒在茫茫雪原上一滴一滴的血。不是热血男儿,没有献身精神,是不敢到那里去的。所以红色其实象征着人类进取不息的精神。 绿色呢,陈雅丹说:“南极没有绿色。尽管如此,绿色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以前我看见绿树真是习以为常,从南极回来,我发现我特别喜欢绿,我才知道绿色的珍贵。绿色,其实体现了人类美好、温馨、永存心中的东西。” 白色,是南极永远的色调。纯洁无瑕的雪原,就像小孩子没有受过污染的眼神。陈雅丹解释说,我特别看小孩子胆怯地望着人时的眼神,那种纯真无邪总让我感觉到南极白色的雪原。我觉得,这应该是人类必备的品质,无论到什么时候,一旦缺少这种真善美的东西,人类就完了。陈雅丹以画家的思索说:这三种颜色代表了人类三种基本的美好的品质。是我喜欢的,也可以说是我力争做人的原则。 以后十余年,她带着南极给她的启迪和感悟,到处去体验美的东西。*,新疆,妈妈,孩子,花,那么多的纯朴,那么多的美好感染着她,再经她的手感染给更多的读过她的画的人。 罗布泊的呼唤 “罗布泊,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那里有父亲的足迹。但那是一个生命的禁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尽管陈雅丹依旧是轻轻地叙说,我却清晰地感觉到她身上洋溢出的那种想干什么就去干的执著的艺术家气质。 早在1989年,她去新疆采风时,就提出想去罗布泊。恰巧听到她一想法的,也是个执著的说话算话的人。近十年来,那个热情的*记者不断地给她来信,提供各种可能去罗布泊的信息。到终于得以成行之际,他们的通信已有高高的一摞。 1997年10月底,陈雅丹实现了她渴望已久的宿愿:到罗布泊去。与六十年前曾深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父亲作一次穿越时空的长谈。在近1000公里的行程中,她与她的朋友们经历了大沙暴,碱滩,漫天大雪和迷路,也使她得以窥视到父辈是如何凭着信念在这无边的荒漠中度过那些艰苦岁月,更重要的是,她在艰难跋涉和生与死的考验中,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深刻的认知。 我看了陈雅丹在罗布泊时的日记,优美浪漫的文笔,像不时掠过心头的响铃;纯真凝炼的叙述,如山涧潺潺的溪流,牵引着你走进神秘的罗布泊,走进陈雅丹的心灵。 小时候,我曾向妈妈:为什么叫我雅丹啊?妈妈说:那是你爸爸许多年前在罗布泊工作时发现的一种地貌,是被风吹成这样的。后为,我知道“雅丹”这一词语,被国际地理界正式作为特殊风蚀地貌的专用名称,正是从斯文·赫定及父亲陈宗器进入罗布泊后开始的。 我梦想着有朝一日看看与我名字紧密相连的雅丹地貌。这天晚上,我们就在雅丹地貌扎营,梦想终于成真。 在夕阳下山之前,我迎着寒风奋力向雅丹顶上攀上去。登高远望——嗬!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全是雅丹!它们千姿百态,沉默而伟岸,向天地铺展,这大自然塑成的风景,壮观而苍茫。爸爸,谢谢你把这么好的名字送给我。 100年以后的蓝天·白云 如果说,南极之行为陈雅丹的绘画艺术吹进清新的风格,那么罗布泊之旅则对她今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父亲他们当时进行科考,条件那么艰苦,难道仅仅是为了名利?包括后来的彭加木,他们的考察、付出,为什么?折腾几辈人,就是这样的结果?”面对罗布泊的越来越荒芜,陈雅丹追问。“他们是为了下一代生活得更美好,他们是希望这块土地,这个地球更美好。我们也要有这种责任感,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作为画家,陈雅丹在构思过程中,力求用画笔体现罗布泊给予她的启迪。 从罗布泊归来的画展中,有一件装置作品,题目是《2098·蓝天》,一些穿着印有“2098·蓝天”的白色大背心的人形,交错站在一块黑布前,黑布上有罐漆喷的灰色的云,木片锯成的人头则涂成蓝天的颜色。画家是在警示我们: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保护环境,100年以后蓝天就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和只体现在背心上了。 《筷子·森林》、《闪光的表面》,无一不是提示人们注意生存环境,连陈雅丹自己都没想到,从罗布泊回来的画展,重点最终并不是落在穿越上,而是落在提倡环境保护上。难怪有评论家说陈雅丹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陈雅丹的画大部分是和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所以“极具震撼力”。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鲁湘说,画展中有一幅画,题目是“你犹如嘈杂声中一支天堂的圣曲,” 我把这句话送给雅丹,因为她的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觉得雅丹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心有一份感动……而她作为一个艺术家又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去寻找感动,再将之升华、凝炼,这种感动作为一个要素存在于她的作品中。她的朋友也说,在雅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终始保持着孩童般纯真的眼光,但揭示的主题却是深刻和沉重的。 在她与我的整个交谈过程中,我的确清晰地体会出她纯真与深刻并存的本质,这份难得的和谐,始终贯穿在她淡淡的述说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2:54
她继承了她父亲热爱冒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