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借喻?借代?暗喻?明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6 10:1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42
好!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总之,借喻和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学习中要注意区别。最后祝学业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42
先说明喻、暗喻和借喻,它们都属于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1) 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象奔马,有的象狮子。
(2)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3)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再说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主义思想)
借代与借喻的辨析: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能改为:像燕雀一样的世俗小儿安知像鸿鹄一样的我的志向?这是借喻。)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不能改为像花白胡子的人……,所以是借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42
好!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总之,借喻和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学习中要注意区别。最后祝学业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43
先说明喻、暗喻和借喻,它们都属于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1) 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象奔马,有的象狮子。
(2)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3)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再说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主义思想)
借代与借喻的辨析: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能改为:像燕雀一样的世俗小儿安知像鸿鹄一样的我的志向?这是借喻。)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不能改为像花白胡子的人……,所以是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