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的鼎耳上的虎头是饕餮纹吗?司母戊鼎的饕餮纹是什么样的?有图片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7 15: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53
司母戊鼎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迄今发现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司母戊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重832.84公斤。司母戊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器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兽类,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了吉祥如意、丰年足食的寓意。鼎的立耳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长方形鼎腹四隅皆饰扉棱,腹壁内有“司母戊”的铭文。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中期。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也被称为兽面纹。饕餮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饕餮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从考古发现来看,饕餮纹饰最早见于龙山文化,特别是山东日照的两城镇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的扁体玉锛,两面都刻有相当复杂的饕餮纹饰,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也多次出现这种纹饰。
二里头夏文化中饕餮纹已经开始出现在青铜器上。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上也发现有饕餮纹,到商代晚期成为主要纹饰,风行一时。
西周逐渐简化而更富有图案趣味。
西周末年日趋式微,仅成为器足上端的装饰,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基本消失。[2]
从宋朝开始,随着先秦青铜器出土的日渐增多,引起了封建帝王及百官贵族的收藏兴趣,并有了专门汇集和研究青铜器的著作,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等的《博古图》,并产生了金石学,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都是有名的金石学家。他们的研究也涉及饕餮纹。特别是近现代,还涌现了如王国维、容庚、罗振玉、唐兰等金石学大家,推进了饕餮纹等青铜器纹饰和造型的研究。
去国家博物馆即可看到实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53
是龙第四子蒲牢,古人专用于挂钮、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