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59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7:06
一、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虾蟹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
养殖水体氨氮处理方法:
1、每年定期做好清塘、清淤、晒塘,用生石灰等消毒;
2、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开启增氧机还可起到挥发水中氨氮作用。
3、培水施肥,根据水质状况,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则,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应以碳源肥料为主,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二、亚*盐引起的水质问题
亚*盐是氨转化成*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主要是分子氨),然后转化为亚*盐,或者是不恰当的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将消化细菌等微生物杀灭,从而造成亚*盐集聚。
亚*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源水含有氨氮,进塘后,经过曝气,被不完全氧化的结果;
2)过多的残饵、粪便、尸体、死藻等有机废物长期积累后,有机态氮转化成无机氮的中间产物;
3)肥水时,选肥不当,多见于农家肥和化肥;
4)老化池塘,淤泥多,进水后,淤泥中的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
5)水体中缺少促进氮循环的菌类(硝化细菌),藻相不平衡或缺少藻类。
6)天气剧烈变化,引起水体缺氧,底部恶化,硝化细菌在低温时,硝化作用减弱,“倒藻”等现象。
对于鱼类,低浓度的亚*盐就能使鱼类中毒,中毒后,血液的携氧能力减弱,即使在含氧丰富的水体中也体现出类似缺氧的症状。
亚*盐中毒现象是:轻微且长时间中毒现象不明显,逐渐会引起摄食量下降,活动能力下降,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反应缓慢,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严重中毒时,出现浮头,甚至会大量死亡。
对于虾蟹类,亚*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慢性中毒,生理性缺氧;蜕壳时,容易出现蜕壳不遂、软壳死;
会引起肝胰腺肿大,会诱发“水瘪子”(蟹)及“肝胰脏坏死”(虾);影响摄食率;影响生体内外渗透压,引起水肿;引起应激反应,对虾会引起红体、红须、红尾等症状。
养殖水体亚*盐处理办法:
1、开增氧机,增加溶氧量,是硝化作用进行完全,减少亚*盐形成机会;
2、制订合理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和粪便排泄;
3、硝化细菌消除,“邦恒降亚*盐功能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亚*盐高的问题;
4、补充有益藻类,使藻类多样化。藻类会将亚*盐作为氮肥,转化成自身可以利用的物质;
5、增加其他有益菌类,例如:地衣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这些菌类具有分解功能,能将有机转成无机,将大分子在转化成可以被藻类或自身利用的物质。
三、硫化氢和藻类引起的水质问题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引起鱼虾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某些功能,会导致闪电死亡,健康的虾蟹碰到硫化氢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藻类大量繁殖会引起水质浑浊、变色(变绿、发红、变黑、变坏发臭、甚至死鱼),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虾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缓慢,极易生病。
解决办法:
1、合理放养,合理投饵,减少残饵和水体有机质积累;
2、充分增氧,促进水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时高溶氧可以氧化消耗硫化氢;
3、在养殖前期就开始使用微生物制剂,既可以有效降解池底氨氮、亚*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物质,解决水体恶化问题 ,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对水质突变、恶劣气候和发病期间有显著改善效果。
扩展资料:
鱼塘的环境要求:
一般池塘面积较大,水较深,光照比较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
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质和底质。鱼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池塘的土质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的淤泥,这是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与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
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变肥,有利于养鱼和高产。但淤泥过多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因此,淤泥过多必须及时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3、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4、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之比为2—3∶1,宽边长度为30—50米,以便于管理和拉网捕鱼。
池塘的方向为东西向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日照时间,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处。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树木遮光挡风。
5、布局与配套。塘基不应太窄,一般应有2米以上的基面,要建筑配套的禽畜栏舍时,要求应更宽些。同时,要建设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每口鱼塘都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
塘底应由灌水的一边向排水的一边倾斜,以利排干塘水。同时应考虑电源问题,以便使用增氧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鱼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8:24
水质变坏了,有两方面原因:
1、老塘,由于长年没有清理底泥,导致底泥太厚,容易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硝化细菌分解有机质就会导致水变黑发臭。
2、水源的问题,如果是用的河水,可能是河水被污染进而影响鱼塘,或者长期鱼塘不换水也会导致水质恶化。
解决方法:
彻底清塘,在鱼塘中鱼上市以后彻底放干鱼塘中的水,然后清除底泥,清理至底泥的颜色与周围土壤颜色一样就行,然后全池撒上生石灰,消毒,之后暴晒一周以上基本就能解决问题。
一般池塘面积较大,水较深,光照比较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3、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之比为2—3∶1,宽边长度为30—50米,以便于管理和拉网捕鱼。池塘的方向为东西向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日照时间,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9:59
水发臭就是水质变坏了,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老塘,也就是多年的鱼塘,由于长年没有清理底泥,导致底泥太厚,由于底泥里面都是废弃的饵料和鱼类的粪便,肥力高,很容易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
比如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导致水发臭的主要因素,硝化细菌分解有机质就会导致水变黑发臭;
二是水源的问题,如果是用的河水,可能是河水被污染进而影响鱼塘,或者长期鱼塘不换水也会导致水质恶化。
解决方法就是彻底清塘,在鱼塘中鱼上市以后彻底放干鱼塘中的水,然后清除底泥,清理至底泥的颜色与周围土壤颜色一样就行,然后全池撒上生石灰,消毒,之后暴晒一周以上基本就能解决问题。
扩展资料: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水质为评价水体质量的状况,规定了一系列水质参数和水质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渔业用水等水质标准。
未经人类活动污染的自然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动态特征。物理特性主要指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水的化学性质由溶解和分散在天然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质、微生物和这些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溶解的离子主要是钾、钠、钙、镁、氯、硫酸根、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等离子。生物原生质有*根、亚*根、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根离子等。此外,还有某些微量元素,如溴、碘和锰等。
胶体物质有无机硅酸胶体和腐殖酸类有机胶体。悬浮固体以无机质为主。微生物有细菌和大肠菌群。
对日益恶化的水源污染问题,自来水厂所采取的方式便是加入大量超过标准的氯(漂白粉)来消毒杀菌。加氯虽然能够杀死水中的各种病菌,但它一旦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会因余氯或漂白粉的作用,产生大量有机氯化物(如三氯甲烷、二溴氯甲烷),危害人体健康。有机氯化物在动物体系的试验中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质。
一般人以为只需把自来水烧开,便能杀死细菌,但其实必须将水煮沸20分钟才足以除去有害细菌或病毒等。 在煮沸过程中,水中氯气更会和有机物加剧化合,产生大量形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尤其在100℃之期间最多。
要去除氯气需要煮沸30分钟以上,还要将壶盖打开,才可以让氯气跟随蒸汽挥发。否则氯气合成的三卤甲烷仍然会留在水中,慢性地危害健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质标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21:50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一、池底黑臭的原因
1、清塘不彻底、淤泥有机质较多、没有暴晒池底等。
2、水位较浅,上下水位形成隔层池底缺氧。
3、放养密度高,投饵量大,残饵粪便多。
4、经常使用聚合物类产品调水改底,有机物被吸附到底。
5、水草,青苔水生动物尸体腐烂趁底等。
二 、改良底质主要措施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病源通过池底的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因此,养水先护底,养殖先培水,培水先培底。
1、彻底清塘消毒、吊底暴晒。每三年将池塘过多的淤泥和残饵清除复埂,作为田地有机肥料。另外,不吊底的池塘将水抽干让光照暴晒,使土壤松动放出有害物质,同时再用药物彻底消毒杀死病原体、寄生虫、野杂草等。
2、提倡微生物改良底质,但这样要根据池塘底质情况,因塘而宜、因药而宜、灵活而定。
3、科学种草、保护水草。水草可以吸收有机物,使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同时能净化水体,保持池塘水质清新。
4、加强日常管理,清楚池塘四周杂草和水体漂浮物及残饵,经常注入新水源,使水体溶氧充足,有害物质分解快,不会产生有害物质,鱼类摄食消化吸收快,同时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成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23:58
水发臭就是水质变坏了,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老塘,也就是多年的鱼塘,由于长年没有清理底泥,导致底泥太厚,由于底泥里面都是废弃的饵料和鱼类的粪便,肥力高,很容易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比如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导致水发臭的主要因素,硝化细菌分解有机质就会导致水变黑发臭;二是水源的问题,如果是用的河水,可能是河水被污染进而影响鱼塘,或者长期鱼塘不换水也会导致水质恶化。解决方法就是彻底清塘,在鱼塘中鱼上市以后彻底放干鱼塘中的水,然后清除底泥,清理至底泥的颜色与周围土壤颜色一样就行,然后全池撒上生石灰,消毒,之后暴晒一周以上基本就能解决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02:23
梅雨季节低温阴雨频繁,天气忽冷忽热,气温和水温变化较大,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鱼塘的藻类大量死亡,水质变坏,水色变黑,严重时塘水还会发臭,造成塘水缺氧,塘鱼浮头。遇到持续低温阴雨而导致水质变劣时,必须注意及时换水(换水15厘米至30厘米),以改善水质。 如果水质发臭可能有很多原因引发,但发黑一般都是因为鱼塘内有藻类大量死亡造成的。 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全部换水。而且建议趁换水时机,先把水全部抽干并进行清淤消毒等方式处理。为下次养殖做好准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05:04
水富营养化,换水,加深深度,注意要使水流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08:02
我知道,下些乐果和加安林,保正药到病除,就有鱼收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11:17
适当加大换水量,有机质等悬浮物比较多的水体,可先施用活性炭、沸石粉等吸附产品净水,然后用有机酸解毒,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把有害物质氧化成无害物质,晚间增氧,晴天上午解毒之后配合超能EM菌种培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14:48
鱼塘水变黑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