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4:55
一般在死者是横死、夭折、无后这三种情况下是不能立碑。另外立碑时要根据家主的八字选择吉时,根据阴宅的具体的情况选择吉日,不能和死者或立碑者犯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6:1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一般坟墓上都能立碑!立碑主要是便于寻找墓地,方便祭祀。但在古代,立碑是有很多讲究,并不是任何坟墓上都可以立碑。一、墓碑起源于古代用作牵引棺木下葬用的“丰碑”“碑”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比如栓牲碑,就是搞祭祀活动时,宗庙前用来栓牲畜如牛、羊等的石柱子;还有一种测影碑,是宫廷根据它在阳光中投下的影子变化来测算一天的时间。汉代郑玄在《仪礼.聘礼》中也有记载:“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到了战国时期,碑有了另外一种用途,就是作为在丧礼中引棺木入墓穴的工具。《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就是说公室成员也就是皇家子弟死后,墓穴的四周各立一根木柱,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穴。这木柱就是“丰碑”,它是用一颗粗大的木头做成像石碑一样的形状,上端凿有一个圆孔,名为“穿”。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样。先秦王公贵族下葬时,因墓穴很深,木碑上的绳子一头要绕在轱辘上,一头要系在棺木上,这样就可以将棺木平稳地放人墓穴之中。等殡葬结束后,这种木碑往往也就埋在墓穴中。所以,现在的墓碑便来源于古代用作牵引棺木下葬所用的“丰碑”。据说在陕西凤翔发掘的秦公大墓,墓矿四周还残存的有这种木柱。但在当时,对于丰碑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最初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才发展到诸侯也可用。比如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当然,碑的形式也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最初这些墓碑都是无字的,大约到了西汉晚期,人们就利用这现成的柱子刻上死者的姓名、生辰、官职等,来表达对死者的纪念,追述死者的“功德”,纪念性的墓碑也就由此形成,一直流传至今。二、民间立碑的禁忌立碑有很多讲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最好不要触碰到各种禁忌。01逝者是否可以受碑逝者的年龄:一般来说逝者的年龄要过了六十才能立碑,如果没有满六十岁,就不一定要立碑。因为立碑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让子女祭拜。如果不足60岁离世,人们想到的只有惋惜与悲恸,所以逝者要是年龄不足六十岁,还是不立碑的好。比如在我们当地,一般横死、夭折、无后的人不能立碑,但过十年后,就可以立碑,没有具体的原因,什么说法都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没有立碑,或者父母还在世的也不能立碑。但有一些人就另当别论,比如英雄、烈士、先进人物等,他们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做出贡献的人,即便是英年早逝,或者没有后代,也必须为他们立碑,因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这也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传承。立碑不立单: 老话说“公不离婆”,也就是说夫妻两人,只需要立一块墓碑即可,毕竟死能同穴是一件美事,且一座墓对应一块碑,也是对逝者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