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2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9:56
古时我国乃彻底的农耕社会,家家种田织布自给自足,极少数跑江湖做生意,为了凑合填饱肚子,才在自带干粮外选择饭馆。如此一想,饭馆专为社会边缘人士提供有偿服务,其社会地位比较低下,于是就有了下馆子的说法。
后来商品流通领域逐渐活跃,开饭馆的人随着荷包的鼓起,社会地位与日俱增。但人们已经说顺口了下馆子,下馆子就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扩展资料
旧社会下馆子的暗语:
1、二荤铺:就卖两种荤菜,猪肉或羊肉、或是肉与下水。
2、喝酒:一口闷、走一个;撅一瓶儿、吹一瓶儿。
3、调味品:盐-海潮字;酱油-沫字;油-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馆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1:14
北方人主要是把上茅房和上馆子分开,所以就把馆子说成下馆子。从华中地区一直往南都叫上馆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2:49
为什么是下馆子,而不是上馆子,这是过去的说法,在封建社会,穷人一搬是不进饭店的,进饭店的都是大财主之类,过去有钱人的家厕所在北面,做饭的地方在南边,北为上,南为下,形成了上厕所。下吃饭。解放后,下馆子一说就不存在了,改为吃饭进食堂,走上食堂去,一个人花毛儿八分,这是公开的,公社一上的饭店,都叫食堂,大队以下开的饭店,为干店,也是让人吃饭的。现在不同了,来回说,都可以进馆子吃饭,上饭店,下饭店,一回事,吃饭去走,进饭店,馆子而字就不存在了,也都不封建了,进饭店吃饭也没有什么框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