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1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2:25
建立农村集体农业,走生态化道路,根据自身的情况,饲养一些动物、植物等,来增加经济收入。提到生产力,提高单产量,生态农业模式,农村主要以农耕为主,而且为了保护本村的环境污染性的工厂不能办,农村应该是,有山保山有水保水山水有他们的优势适当建立小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链条,链条可多,但每个连接不可太大,即在环境的承受范围内。逐步提高本村的生态农业化,既是各个加工链条有机结合,达到长远发展。使农村逐步走向小康化。
目前流行的农村电商模式主要以工业品下行为主,农产品上行方面的探索刚刚开始,尚未形成具有较强推广意义的方法和模式,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 农产品的问题,农产品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做法;二是 农村的问题,我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千差万别,要想走出一条成熟的农产品上行的发展模式十分困难;三是 农村电商参与主体的问题,农产品上行需要一套集品控、物流和营销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需要各个主体紧密协同配合才能完成这一体系的建立,而目前还未能看到这一协同配合机制的产生。
基于上述原因,从目前出现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我们可以观察出这样一个客观现象: 覆盖广度与覆盖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即由于资源和组织的*,如果企业追求覆盖广度,那么就做不到市场业务的深入发展;而一旦追求业务深度,那么在全国层面上就做不到广覆盖。对单个电商企业而言,农村战略最终是在覆盖深度和覆盖广度之间的平衡,而根据不同的企业定位和目标,深度和广度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别人可以见仁见智,但就企业本身而言,覆盖广度和覆盖深度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电商平台根据自身经营理念和目标的选择。
本地化是我国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本地化简单来说就是“接地气”,是作为外来者的电商平台如何能与本地市场基础、环境和条件结合在一起,并形成合力的重要标志。在本地化的问题中,从微观角度看,需要理清外来电商和本地“店商”之间的关系,本地化要求外来电商能够很好地融入,并且能够帮助本地原有的“店商”实现信息化转型,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是单纯的竞争,而是相互融合、共同进化;从宏观角度看,外来的电商平台应该能够促进农村原有的传统商贸体系,提高其流通效率,助益当地经济发展。但在实践中,如果不能处理得当,也会带来外来主体与本地主体、电商与店商之间的激烈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从理论推演以及从协调发展*要求看,本地化是农村电商发展的趋势。实践中我们也同样能够观察到类似案例。例如在贵州仁怀,部分本地村淘合伙人合作成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对特色产品的商业包装,在淘宝、微信等平台上实现不错的销售业绩,一方面解决了合伙人的收入问题以及部分被清退的合伙人的再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本地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来自基层草根自发的本地化努力如何与农村淘宝大平台有效衔接,将是农村淘宝未来发展中重要看点。
农村电商的长足发展必然要求不同参与主体的协同配合。中国的农村市场异常庞大且复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很难在农村市场形成一个模式统吃的局面,上述农村电商主体基于自身条件、定位和目标,在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再加之其它诸如邮政、供销等,让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格局空前复杂,这些主体如何有效协同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也注意到,这些主体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比如,目前在浙江绍兴的“供销·淘实惠”,就是不同基因的农村电商主体协同配合的有益探索。
总体上讲,中国农村电商经过2015年的快速布局,今后很快将进入到各家电商互相角逐和渗透的“中盘绞杀”期。在这段时期,处理好上文所述的三条愈显重要: 首先,要依据自身定位,在诸如覆盖深度和覆盖广度等方面做好权衡取舍,集中资源围绕自身目标进行布局;其次,电子商务要趋利避害协调发展,就要与农村本土市场相结合,尽可能借用本地原有的资源,在与当地、与线下的融合中实现推动业态转型的目的;最后,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协同配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3:43
有很多商业模式,首先看你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5:18
跟淘宝一样的 ,我听说飓风电商学院有免费的课程可以学,你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