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应龙老师容错、融错观点的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7 16: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2:38
看华应龙老师的两本新作——《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竟有如此妙笔,上课前的精心“设计”,教学中的琐碎烦恼,下课后的再三反思,在他的笔下竟是如此的真实自然,从容而有趣。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的课堂,那里没有数学课司空见惯的机械与枯燥,而是随处闪耀着他的“匠心独运”的智慧:捕捉生活中的“意外”,成就课堂上最鲜活的素材;发现孩子“不同”的声音,保护他们的“独特”思维;奖励敢于讲出“出错”原因的孩子,让他成为课堂的“明星”……他的课堂如同通往宝藏前的迷宫,让孩子们沉醉于不断探索的快乐中。
华老师成长路上肯定有种种困难与挫折,但并没有动摇华应龙老师“当一个好老师”的信念。他怀抱着对数学课堂的理想,对孩子们的热爱,继续着他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在不断反思中完善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前进。就如海明威所说:“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我们超越了自己,人生就进入了新的境界。”
如今,华应龙老师已从一名乡镇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更荣获了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称号,成为李烈校长口中最引以为豪的“北调的南‘龙’”。与此同时,他的教学视野、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也在成长的蜕变中,完成了“质”的飞跃——
华老师提出:“你是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走进学生的,而不只是一种数学教材。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可能丰富多彩。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数学的有趣,也就在这里。”
华老师是一位智慧的教师,所以他不断地反思,不断创新着自己的教学。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
正如华老师说:“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教学的重点,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在华应龙的课堂上,他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儿童“独特之处”的发现。在华老师看来: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于是,华老师提出了“化错—容错—融错—荣错”的教育观点。
“容”错——尊重孩子的“不同”
在华老师的“融错教育”理念中,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然后将其融化为一种资源,这是教学中很难得的。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
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他在课堂上有一句口头禅:“还有不同的吗?”
每次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预设的。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去追问,这个‘不同’怎么解释。”这是华老师经常对学校老师们讲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他究竟是怎样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说,我们的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孩子既然表达出这个作品,肯定会有想法。”
华老师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学生不是我们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的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
“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
华老师说: “差错本来就是一种资源,从1993年,就开始关注学生差错的问题。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不再错了。教学成绩都很好,在年级里排名,有很多次超过第二名十分以上。因为在教学种很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了他的错误,并且是从根上解决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融”错,把错误融化,融合。
“荣“错——错是一种贡献
而第三个层次是“荣”错,荣幸的荣。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华老师说:“我们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科学史上只写某人获得的成功,不写某人获得的失败,这很不公平,失败就是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科学就是很大贡献。”
你会发现——学生是这样说:“老师,刚才我是这么错的。”正如,华老师在他的随笔集中写道的: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不用担心出错,“只要思考过就不用抱歉”,波普尔说,“那些不愿意冒着被证伪的危险去发表自己观点的人,不能参加科学游戏”。正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让孩子们不怕被“证伪”,而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好玩”。
在这里,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他才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华老师告诉:“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这样的教育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了数学的教学上,而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传递给孩子们的,不仅有他对数学的理解,还有他对数学的热情,和深深的热爱。“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都是活的,你想有一个永远可以使用的技巧,亘古不变的真理是没有的,这种追求是错的。只有‘道’才是永恒的,这个‘道’就是李烈校长说的‘以爱喻爱’。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以你对学科的爱,对课堂的爱,来育学生对这个学科、对这个课堂的爱。”这是华老师身体力行地告诫所有的教师的——只有你爱自己的课堂,孩子才会爱上你的课。
在华老师看来:上课是老师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跟学生来分享,我们准备了,学生没有准备,但是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会用他的智慧反馈回来,所以一堂课,应该就是一个精神大餐,大家来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班上的学生不是我们教出来的,老师只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学科的兴趣、热爱的表现,去影响着学生,把学生沉睡的潜在的能力或者说智力唤醒,并激励孩子的思考。老师的作用就是影响、唤醒、激励。”
在华老师的课堂里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自由的言说;因为在那里,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趣味横生;因为在那里,有华老师对孩子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最真挚、最真诚的爱……
华应龙老师的数学课堂是灵动与睿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