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5 03:2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52
曹操相对于吴蜀更成功,但是后来他的子孙被司马氏篡位了,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西晋,而曹操为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晋朝对魏是视之为正统的,事实上宋朝之前都是这样,宋之后才尊刘为正统,这就跟宋朝的局势有关了。
拓展介绍:
曹操出身官宦之家,小字阿瞒,幼时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但被一些名士称道,有名的说法就是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逐渐文明。
曹操20岁举为孝廉,由于秉公执法,在洛阳一举声起,后拜为骑都尉,与卢植等人灭黄巾有功,迁济南相,在任惩治贪腐,贪官污吏纷纷逃避。不过当时*极度黑暗,曹操不迎权贵,举步维艰,只好回乡隐居。后又被启用为典军校尉。
后曹操、袁绍效命于大将军何进,何进不听劝告,造成十常侍之乱,自己也命丧乱中,此后就是董卓之乱,曹操杀董卓未成逃回家乡,起兵汇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无果。
董卓被灭后,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东征西战,先后灭张绣、吕布、袁绍、袁术等基本统一北方,遂南下取荆州,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基本就没有什么战绩了。216年封魏王,4年后病逝。
曹操是*家、军师家、文学家。千百年来,是忠是奸,众说纷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52
曹操能够赢得胜利(不算他身后的事),需要从历史去看。《三国演义》是有偏见的,夸大描述曹操的奸险,究其原因,是作者处于“正统”的思想,千方百计美化“刘皇叔”。抛开这种封建思想的偏见,不难看出,曹操的文韬武略、*眼光、军事才能等,都是刘备、东吴的孙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文”方面:曹操善诗歌,通过作品抒发自己的*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武”方面: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他南征北战的战绩,不能不让人感叹。
“治”方面:曹操极力推行法制,当发现最需要治理的是*,在“皇权”之下难以实现时,不得已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他曾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通过对豪强的治理,曹操统治下的中原,*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用人”方面:他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与“蜀中无大将”相比,曹军中的风云人物是何等气势!
“经济”方面:曹操通过“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再如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曹操的成功,在他身后七百年仍然享有盛誉。直到宋代,处于“君权神授”的封建*需要,才出现了“贬曹”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53
司马家跟曹家谁赢得天下有关系么?司马家不过是从*夺了曹家的权而已,天下还不是别人打下来的。LZ问的是这个,为什么曹操能打败刘和孙?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坏,奸险,但是能力是很强的,军事,用人上都是当时人物中的一流。刘备和孙权集团虽然也厉害,可是和曹操比,他们先天不足,没有曹操那么多的地盘,那么多的人才,那么好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地盘也是经济最发达地区。
所以虽然遗憾刘备他们没能最后胜利,可结果是合乎情理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54
曹操,乱世枭雄,你说的成功应该是指他的前期吧。他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出手时就出手, 最出名的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人能不成功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54
只能说曹操相对于吴蜀更成功,但是后来他的子孙被司马氏篡位了,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西晋,而曹操为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晋朝对魏是视之为正统的,事实上宋朝之前都是这样,宋之后才尊刘为正统,这就跟宋朝的局势有关了。答得有点偏了,但是多学到点总是好的,是吧?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