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6 11: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0:16
以前读漫画的时候,很少想过漫画是如何创作的,以为漫画的趣味在于人物和故事情节,其实这并不是真正读懂了漫画,漫画有自己的文法,其背后的线条、表现、语言、分格也是构成漫画趣味的要素,《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日本,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喜欢看漫画,漫画也有着自己的优势,相比电影,漫画耗费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较低,由此给了漫画巨大的发展空间,早期的日本漫画,只需要漫画师兼具创意、体力、脑力、笔力等技能,一个人就能完成,所以漫画在此基础上快速成长,以低成本支撑起了巨大的日本漫画市场。
日本的成年人在地铁里看漫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换做其他国家,恐怕不多见。其实,日本漫画能如此广泛存在,和它细分的市场也有很大关系,日本漫画种类繁多,按受众分,如少男漫画、少女漫画,给上班族看的,给女性群体看的,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按内容分,也有职场、校园、格斗、冒险、科幻、爱情等等。
漫画趣味之线条
漫画是由线条构成的,但线条绝不仅仅只是勾勒人物、景物,还能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反应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线条的变化增强了漫画的表现力。而说到线条,就不能不提日本漫画界的领军人物手冢治虫,手冢的漫画开辟了新的表现手法,对后来发展起来的青年漫画有着很大影响。
日本战败那年手冢16岁,受到战争的影响,1950年以后,手冢的漫画开始融入战争中直面生死的问题和对人类未来生存的思考,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那时候很少有人探讨此类问题,但手冢第一次证明了,漫画也可以描绘国家、人类命运等宏大的故事,这也成为手冢后来漫画的核心要素。
不仅如此,手冢还使心理描写成为漫画的表现可能,用线条丰富人物的面部表情,不仅是手法上的革新,也让读者通过线条的变化更好的理解漫画。比如下面这幅画,左边是来自战前时期的漫画《流浪黑狗》,右边是战后时期手冢的漫画《森林大帝》。对比来说,手冢的《森林大帝》因为狮子眼睛、眉毛线条的表现力,人物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而左边流浪黑狗的眼睛,因为线条单一,没有明确传达出人物表情,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好几种不同的情绪,而如果把左边的流浪狗和右边的狮子表情调换,马上就能看出不一样。不过这一想法并不是手冢独创的,而是借鉴了迪斯尼动画形象的情感表现,但手冢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并构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漫画表情和动作文法。
漫画趣味之拟音、拟态词
对于拟音和拟态词,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漫画中的人物对话、环境描绘时常会出现这类词,比如表现人物情绪的 “惊讶”、“叫喊”,表示无声状态的“安静”。不同于中文,日语的文字结构、词义让拟音、拟态词在漫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们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绘画,经常被运用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拟音和拟态词几乎成了一种日本特有的文化符号,这也是日本漫画重要的的表现手法之一,拟音和拟态词为漫画制造出无比丰富的观感,比如下面这幅图,既形象生动,又增加了笑料。
漫画趣味之分格
漫画的分格也有重要作用,分格的效果类似于电影中的分镜,除了满足一般读者对阅读顺序的需要,分格还可以为故事创造不一样的戏剧效果。通常四格漫画的分格没有什么变化,因为格子都是比较规律的,读者只要跟着格子的引导进行阅读即可,比如《机器猫》就是比较规则的分格。也有一些漫画,会运用分格制造画面的情绪反差,根据故事情节调整分格的大小,带来如电影一般的呈现效果。还有些作者会通过大量留白,把分格打散,淡化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感,这种方式尤其在一些少女漫画中比较常见。
其实书里谈到的不止这些,漫画还可以解读出很多内容,有些地方和对电影、书的理解也有相通之处,在我看来阅读漫画带来的乐趣除了故事本身,作者提到的文法与表现,还在于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思考,比如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画风是如何转变的,日本经济、文化对不同时期的漫画有着怎样的影响……可以说,日本漫画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也联系着方方面面。
此外,日本漫画虽然种类庞杂,却允许市场“野蛮生长”,比如书里提到有些漫画看似无聊,但市场却不打击这类漫画,给他们生存空间,原因是如果只有“合格”的漫画出版出来,都维持在同等水平同等类型,那样势必会影响整个市场,漫画产业也会进入停滞期,从这种意义上说,那些看似没有什么意义的漫画其实也有存在价值,让不同的漫画彼此相互吸收、相互促进,这样漫画市场才会更多元、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