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介绍一下唐朝时期的楮遂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6 17: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8:17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浙江杭州人)。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生于长安。其祖先世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其后一支移民杭州钱塘{仅浙江钱塘},所以称之为“阳翟楮氏”。其父褚亮(560—647)字希明。《旧唐书》“褚亮传”记载:“幼聪明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明贤,尤擅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之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问而召见,使赋诗,将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褚亮初仁陈太子春坊,后至上殿中侍郎,陈亡入隋,召为东宫学士,又任太常博士,并奉诏参修《魏书》。613年,因礼部尚书杨玄感谋逆事受到牵连,左迁西海郡司户。十三年(617年)薛举聚据州起事,号西秦霸王。旋称帝,建元秦兴,拜褚亮为黄门侍郎。褚遂良随父入伍,任通事舍人。翌年薛举病亡,其子仁果败降于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褚亮贤名,留京为秦王府近臣。后入秦王府文学馆,褚亮任文学馆学士。史载“凡分三番逆宿于阁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故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俾益”。从而成为李世民智囊团中的重要人物。贞观九年(635年) 封翟阳县男,拜通直散骑常侍,成为开国资深元老。
楮遂良作为楮亮的第二子,随父入唐后,在其父的影响下,始终得到李世民以及父友魏徵、虞世南、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照顾。贞观初年,楮遂良以贵胄子弟的身份出任秘书省秘书郎一职。在魏徵、虞世南的掌领下,执掌经史子集图书的分判贮藏,并担任过弘文馆馆主,与弘文馆学士出入内殿,为李世民讲论经史,商讨政事。同虞世南等名儒一起采集经史子集中的嘉言善语和明王暗君事迹,名为《群书理要》,共50卷。为唐太宗李世民借鉴前代帝王得失提供了依据。因楮遂良博学多识,直言不讳,深得李世民重用。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黄门侍郎、检校大理卿,后位至中书令。朝廷大事,其皆竭智尽忠,不敢稍有懈怠,如谏阻太宗封泰山,谏阻太宗用兵高丽等。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命扶政,成为 辅佐太子即位的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楮河南”。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蒙冤,改立武后不久,即遭左迁,任潭州都督,又为桂州都督。不久以“潜谋不规”罪名,贬为爱州刺使。显庆三年(公元659年)卒于爱州,享年63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8:18
褚遂良简介-唐朝书法家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博涉经史,工于隶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府。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
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终年64岁。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他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唐贞观十二年,因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见褚遂良,并任命他为侍书。
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便请褚遂良看看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褚遂良看了一会儿,便说:「这是王羲之的赝品。」唐太宗听了颇为惊奇,忙问褚遂良是怎么看出来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透过阳光看。褚遂良则用手指着「小」字和「波」字,对着唐太宗说:「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唐太宗听了,打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孟法师碑》,全称《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楷书,书体熔合欧、虞为一体,遒丽似虞,端庄似欧。既有虞世南书法典雅宽舒的结体,又有欧阳询书法刚健险劲的运笔。字形更为方正端丽,行笔过度富于顿挫起伏变化。有些字又具有隶书笔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书法的代表作。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立。
《慈恩寺圣教序》,也称《雁塔圣教序》:楷书,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书后六年即去世,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体瘦劲,极富丰神。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两块石刻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刻《圣教序》,后石刻《圣教记》。
其主要代表有:
倪宽赞:
《倪宽赞》墨迹,传为褚遂良书(亦有人认为是欧阳询书),真伪 尚无定论。然此书颇得褚书三昧。楷书50行,共340 字。宋赵孟坚评论此帖 说:“容夷婉畅是河南晚年书。”明杨士奇评云:“评者认为字里金生,行 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而詹景凤则谓:“燥而不润,觅贬天趣。” 此帖原迹现在台湾。
雁塔圣教序:
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凡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 ,18行,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 文,褚遂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 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唐张怀瑾评此书云: “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 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 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阴符经:
大字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传为褚 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 窥庐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很有可能是 唐代学褚书的伪作。即便如此,大字《阴符经》也不失为书法精品。此帖不 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 史,写得自然古朴。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 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石皆为 楷书,万文韶刻。现所选为前石拓本。《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 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 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 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其书处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