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8 10: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3:58
DMS即驾驶员疲劳监控/疲劳预警系统,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采用监测驾驶时间、车辆行车轨迹与驾驶行为数据,间接判断疲劳程度的非视觉方案;
另一种采用舱内摄像头与近红外技术结合的方式,通过采集面部及眼部运动信号,判断其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采取预警或介入控制措施。
数据显示,疲劳/分心驾驶造成80%的交通事故和25%的交通事故死亡,随着大环境对疲劳/分心导致的交通事故问题日益重视,DMS功能搭载率不断提高。商用车市场DMS已成法规标配,乘用车市场功能渗透稳步上升。
根据高工智能 汽车 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乘用车前装疲劳预警市场报告》显示,1-6月国内自主和合资品牌搭载DMS(疲劳预警)新车上险量为147.64万辆,占上半年全部新车上险量的19.6%(搭载率),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4.8%。
备注:数据来源自2019年1-6月、2020年1月-6月新车上险量、品牌厂商官方车型配置(标配,不含选装)及高工智能 汽车 研究院数据调研及统计。单位:辆,合资品牌不含进口车。
过去DMS大多采用间接判断方案,但这种非视觉方案系统易被其他装置或行为欺骗影响判断。随着乘用车L2级以上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落地量产加快,及智能座舱功能应用的丰富,基于视觉的主动式DMS方案逐渐受到重视。
主动式DMS方案通过舱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捕捉驾驶员头脸、视线、手势等驾驶行为动态数据,依靠数据库既有数据模型,结合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动态物体识别与追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判断分析驾驶员疲劳状态,并判断是否发出预警或介入驾驶行为。
图像数据采集是主动式DMS方案的基础,通过软硬件设备(摄像头、算法及处理芯片)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输出结果。
要实现系统在全工况条件下稳定运行,一方面硬件本身需满足车规标准,在严苛多变(耐温范围、工作寿命、响应时间等)的驾驶环境中保持稳定;另一方面需在各种场景下实现可用数据的识别与捕捉,包括但不限于暗光、强光、驾驶员佩戴偏光镜、帽子、眯眼等场景。
高工智能 汽车 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自主和合资品牌搭载视觉(基于摄像头)方案的DMS功能新车上险量为22272辆(部分为后续OTA更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02.24%。
在今年上半年具体车型搭载量方面,长安UNI-T、长城WEY VV7、小鹏G3排名前三(蔚来ES8、ES6除签名版外,均提供选装包)。视觉方案标配主要应用于15-30万区间的车型,以新造车势力与传统厂商智能化新车型为主。
在视觉方案算法供应商方面,除SmartEye之外,其余均为本土国产供应商,未动 科技 、虹软、商汤、地平线(芯片+感知算法)等均有量产搭载。
未来DMS或将结合舱内摄像头与其他功能进行交互,在座舱方面,人脸识别FACE ID的应用已呈上升趋势,1-6月前装搭载人脸识别车型上险量达到38128辆。
此外,未来座舱的多模态交互将成为量产功能的新亮点,包括驾驶员和乘客的监控、与语音、手势交互,依靠眼动进行车身功能控制等方案的融合也在推进。
目前的DMS方案以预警提示为主,通常采用1颗舱内摄像头搭配2颗LED红外灯(左右两侧),CMOS使用RGB NIR sensor捕捉近红外光,运算集成依靠信息 娱乐 系统ECU或者单颗独立的AI芯片。
比如,已经量产上市的长安 汽车 UNI-T,基于地平线征程二代车规级 AI 芯片,深度融合视觉、语音多种感知数据,实现了从交互对象、交互方式到交互逻辑的全方位升级。
基于地平线AI芯片以及感知算法,长安UNI-T实现了包括视线亮屏、分心提醒、疲劳监测、唇语识别、智能语音拍照等智能化功能。
未来,DMS与L3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结合,辅助系统对驾驶行为进行综合判断,对系统鲁棒性、算法识别精确度提出更高要求。
通用 汽车 旗下凯迪拉克的Super cruise,作为第一款将基于视觉DMS系统用于驾驶员监控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在国内市场主要搭载于凯迪拉克CT6部分车型;
特斯拉也在2020.24.5软件版本更新中启用了舱内摄像头,不过暂时只用于在发生事故前后前拍摄图像和视频,以帮助工程师分析事故原因并完善车辆功能。
随着下半年新车陆续上市,有望释放更多市场想象空间,进一步驱动视觉DMS方案市场规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