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2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5:51
其一、绝大多数地区人均GDP水平要达到国际可比的中等收入水平。从全国人均GDP来看,可以说,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平均小康水平。
2011年我国人均GDP5432美元,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以上,但这不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意味着我国所有的省(市、区)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上,同时,我们70%-80%的县收入水平都要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届时即使有差距,也可以通过强有力的财政转移制度加以确保。
其二、人人实现“住有所居”。过去曾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住房”。大多数人住上体面的房子,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如果把拥有“自有住房”作为中产或小康的标准,现在城市户籍人口中的80%都达到中产或小康标准。
其三,中产比重和汽车普及率的大幅上升是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当中产比重提高到50%才能称得上是全面小康社会。
步入小康社会做法
一、是深化改革,主要是打破垄断,调整不合理的利益关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长,激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做大蛋糕做实蛋糕。
二、是促进中西部发展、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环保和生态建设,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这是由平均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的关键。
三、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五大民生显著改善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更加可持续的基础上。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2020,小康中国什么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5:51
小康即“中产”,或中等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
但达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人;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且大部分人的财富是以家庭为单元拥有的,所以小康(或中产)也称“中产家庭”。
小康名字的来历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一生做了很多大事,奠定了明朝二百七十年基业。朱棣多次御驾亲征漠北,将蒙古纳入中国版图;遣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迁都北京;开发南北大运河;编纂历史巨著“永乐大典”等,每一件都是超越汉武唐宗的大事。永乐年间一改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一穷二白,不愧是民富国强的年代。
令人称奇的是,距今六百年前,朱棣是第一个提出“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的统治者,永乐皇帝没有食言,他在位二十多年,励精图治,真的使庶民达到了“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