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参加的“工作坊”如何开展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7 22: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0 03:02
写在前面:前些天刚好和一个设计师朋友讨论了一下关于“工作坊”开展的相关问题,很多人会认为工作坊与头脑风暴是一回事,“工作坊不就是进行头脑风暴吗?”,就个人的经验来说,貌似也是没啥“不可逾越的差距”,工作坊、头脑风暴法作为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工作方式或方法,很有必要进行一下总结梳理,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而现在则成为无*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来自:MBA智库·百科)
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应用头脑风暴法呢?如何开展工作坊呢?是否是一群人坐在一起“七嘴八舌”?还是比较“有创意”的讨论?or···总之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创意,那么根据个人有限的经验整理一下工作坊主要的流程与用起来相对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具体详情。
主要流程(整个工作坊的时间尽力控制在2小时内,具体环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时间控制):
1、 主题背景的介绍,工作坊的流程介绍,根据人员的多少进行分组,如果只有6人左右,那么恭喜你们,你们是一个小组。3min
2、 不论所提出的需求是否已经清晰到可以落地,都可以利用体验图、人物角色等进行行为旅程、痛点的梳理。小组通过文字、草图、剪切图等丰富需要解决的用户痛点。可以根据需要尽力发现问题,不考虑解决方案。30min
体验图:描绘一个使用者经历一系列的事情或任务的历程,场景要具体,尽量集中在某个/系列任务。谁、在哪、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做/解决的、有什么样的需求。
流程:收集访谈与实地观察的笔记、确定想要记录的经验、画图与展示、分析行为、找出问题。
人物角色:总结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观念、需求和目标的原型剖面。具体描述角色人物的需求、目标、行为和环境。基于最大可能的翔实的研究,区分个人、角色人物和利益相关方。找到核心用户群体,理解、分析用户需求,针对不同用户群提出不同解决方案。
流程:收集数据、分类人群、指定具体人物代表、总结人物目标与愿望需求。
体验图与人物角色的结合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好的聚焦场景、发现问题。
3、 小组使用讨论解决方案,创意矩阵。针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先级排序。30min
创意矩阵:促进产生“系统性混搭”的格式,目的是产生各种各样广发的想法。寻求解决方案和应用技术
流程:列出列标题与行标题(列标题:时长、人物、问题陈述。行标题:产品、服务、*等推动因素)、便利贴展现想法、统计想法并筛选方案
备注:时间控制在不超过20分钟,可以多5分钟时间进行筛选调整。
重要性/困难度矩阵:借助“重要性”和“困难度”象限来规划要素。价值和成本。
备注:先排列重要的,再排列困难度、筛选讨论、付诸实践,重要的目的是达到团队共识。
休息 5min-10min
4、 确定设计的产品目标(遣词造句),讨论并对创意排序(速写草图、牛眼图)。20min
遣词造句
5、 根据解决方案和创意,设计整体方案,提炼方案的买点和设计创意(概念海报)。20min
6、 小组分享(花苞刺,直观投票),点评总结。10-15min
在这里,主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经历,举例说明一下工作坊的开展流程,以及应用到的主要方法,并不打算深入探讨工作坊和头脑风暴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上,仅供大家交流探讨。
感谢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各位以及单位,祝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