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开始复习公务员,求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9 08:0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4 00:14
确实没有几天了哦,简单点说吧
一,做真题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二,集中攻克薄弱板块
三,做历年真题,找规律,多总结,
若有时间可以做点模拟题,加油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4 00:14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专门用来测量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关的一系列心理能力的考试,由人事部考录司组织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家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招考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行政职业通用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能力,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测试内容以文字、图形、数表三种形式出现,一律采用客观性试题。在作答要求上,其与现行标准化考试的作答方式无异。但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严格的时限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内不仅要阅读大量的材料,还需要回答大约130道试题,一道题平均作答时间不到1分钟,在规定时间内考生答不完全部的试题是常有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现象;其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作答要求思维反应敏捷,读完题目内容就应准确领会题意,并立即作出选择判断。所以参加“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提醒大家注意六个问题:
一、按照考试大纲备考
国家公*大纲会在每年的10月中旬公布,大纲针对公*性质与考试目标,
包括考试科目及内容做详细的介绍,所以准备公*的学生须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备考,以免偏离方向。
二、考前调整好心态
考试是学校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事情,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经历的考试数以百记,可谓久经沙场,但对很多同学来说,考试还是令人畏惧的,到考试临近的时候,有些人便会感到不安、紧张甚至恐惧和焦虑,尤其是在期末、毕业和升学等重要的考试时,负性的情绪起主导作用,就会使得学生在应试时脑子麻木、思维停滞、临场失利,考试结果便可想而知了。其实行测试卷内容也许并非那么难,是考试紧张导致对知识的暂时性遗忘,影响了知识、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考试前的这些负性情绪并非天生就有,是日常实践中习得的一种经验,是一种负性经验心态,所以为了在考试时发挥最佳状态,大家要注意调整考前心态,有效复习备考。
三、考前找近两年的“真题”做练习
作为一名考生,也许会想当然的认为,去年考过的知识今年肯定不会涉及,怎么可能年年重复相同的知识点呢?殊不知,年年考的知识点有许多相同或者类似之处,只是形式略作改动。也许是将两个知识点合并考察,也许有的甚至题目都没有变化,照搬过来。而万变不离其宗,总逃脱不了它内在的公*命题规律及特点,总摆脱不了考察历年的重要知识点,总改变不了每年都会重复许多重点知识的现实。
四、掌握“先易后难”的做题方法
考生答题时,应做到先小后大。容易题一般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做难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难题赢得时间。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
五、纠正“得满分”的想法
考生还必须纠正得满分的想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题涉及多个学科,覆盖面很广,要想全部都做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考生切不要因贪高分而发急,那将得不偿失。
六、注重平时知识与做题方法的积累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部分考题,都涵盖着丰富的内容,平时不花些气力去积累知识,仅靠考前的突击是很难奏效的。尤其是常识部分,平时不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想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另外,考生平时还要注意积累做题方法,尤其是通过自测的方式,掌握的做题方法越多,到了考场上也就越容易考出好成绩来
*和地方公*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为行测划定一个基本的分数线;没有达到这个分数线的进不了面试更谈不上录取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省市考试常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英文为Administrative attitude test(简称ATt)。本来是用来测智商的,有相当数量的题小学生都能做,好多题在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上都有。少部分是中学生就能做的,只有极少数需要大学生才能做。但好多考生把它想得太难了,总以为微言大义,其实有时简单得令人难以相信。考《行测》,把问题想简单点好。《行测》是用来过滤迂夫子的,公务员队伍不需要书呆子!
所有的认为行测难的报考者都是把行测当成知识考察来做的。这恰好中了“机关”,因为行测试题设计原理是公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做完所有的题,所以,要考100分基本上不可能。考了这么多年,没听说有谁考过100分,当然,这也不否认今后出现有人考满分的情况。
因为行测的题设计得要公平,就需要考虑到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有所长,都有所短,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的水平。所以,做不正确所有的题是很正常的,包括很多培训书上,那些多年关注行测的人,依然还是经常做错题。
但这并不是说行测就不容易考高分,行测也容易考高分。有考*行测的考了96分,四川也有考了98分的。考行测,根据我长期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我们来看例子。
例: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05*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
A、85米 B.90米 C.100米 D.105米(05*A)
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90,100,105。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1,7,8。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800。所以选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从这题里你感觉到了吗?如果没有,再看一题。
例: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150米。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才停下来。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
A.600米 B.800米 C.1200米 D.1600米(03*A)
这道题有点难,你可能做不起。按一般的参考书的*,你可以倒回去验证。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但我想用不着。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首要要能整除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600和1200。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要是三者的最小公倍数。只有A.600米才行。这样答案就选A。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数80,因为它是另类。
懂了吗?现在你来选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
例5: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又1/4分钟遇到丙,再过3又3/4分钟第二次遇到乙。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
A.24米/分 B.25米/分 C.26米/分 D.27米/分(03浙江)
你能选出正确答案A吗?你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4 00:14
确实没有几天了哦,简单点说吧
一,做真题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二,集中攻克薄弱板块
三,做历年真题,找规律,多总结,
若有时间可以做点模拟题,加油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4 00:15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专门用来测量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关的一系列心理能力的考试,由人事部考录司组织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家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招考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行政职业通用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能力,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测试内容以文字、图形、数表三种形式出现,一律采用客观性试题。在作答要求上,其与现行标准化考试的作答方式无异。但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严格的时限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内不仅要阅读大量的材料,还需要回答大约130道试题,一道题平均作答时间不到1分钟,在规定时间内考生答不完全部的试题是常有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现象;其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作答要求思维反应敏捷,读完题目内容就应准确领会题意,并立即作出选择判断。所以参加“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提醒大家注意六个问题:
一、按照考试大纲备考
国家公*大纲会在每年的10月中旬公布,大纲针对公*性质与考试目标,
包括考试科目及内容做详细的介绍,所以准备公*的学生须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备考,以免偏离方向。
二、考前调整好心态
考试是学校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事情,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经历的考试数以百记,可谓久经沙场,但对很多同学来说,考试还是令人畏惧的,到考试临近的时候,有些人便会感到不安、紧张甚至恐惧和焦虑,尤其是在期末、毕业和升学等重要的考试时,负性的情绪起主导作用,就会使得学生在应试时脑子麻木、思维停滞、临场失利,考试结果便可想而知了。其实行测试卷内容也许并非那么难,是考试紧张导致对知识的暂时性遗忘,影响了知识、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考试前的这些负性情绪并非天生就有,是日常实践中习得的一种经验,是一种负性经验心态,所以为了在考试时发挥最佳状态,大家要注意调整考前心态,有效复习备考。
三、考前找近两年的“真题”做练习
作为一名考生,也许会想当然的认为,去年考过的知识今年肯定不会涉及,怎么可能年年重复相同的知识点呢?殊不知,年年考的知识点有许多相同或者类似之处,只是形式略作改动。也许是将两个知识点合并考察,也许有的甚至题目都没有变化,照搬过来。而万变不离其宗,总逃脱不了它内在的公*命题规律及特点,总摆脱不了考察历年的重要知识点,总改变不了每年都会重复许多重点知识的现实。
四、掌握“先易后难”的做题方法
考生答题时,应做到先小后大。容易题一般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做难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难题赢得时间。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
五、纠正“得满分”的想法
考生还必须纠正得满分的想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题涉及多个学科,覆盖面很广,要想全部都做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考生切不要因贪高分而发急,那将得不偿失。
六、注重平时知识与做题方法的积累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部分考题,都涵盖着丰富的内容,平时不花些气力去积累知识,仅靠考前的突击是很难奏效的。尤其是常识部分,平时不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想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另外,考生平时还要注意积累做题方法,尤其是通过自测的方式,掌握的做题方法越多,到了考场上也就越容易考出好成绩来
*和地方公*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为行测划定一个基本的分数线;没有达到这个分数线的进不了面试更谈不上录取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省市考试常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英文为Administrative attitude test(简称ATt)。本来是用来测智商的,有相当数量的题小学生都能做,好多题在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上都有。少部分是中学生就能做的,只有极少数需要大学生才能做。但好多考生把它想得太难了,总以为微言大义,其实有时简单得令人难以相信。考《行测》,把问题想简单点好。《行测》是用来过滤迂夫子的,公务员队伍不需要书呆子!
所有的认为行测难的报考者都是把行测当成知识考察来做的。这恰好中了“机关”,因为行测试题设计原理是公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做完所有的题,所以,要考100分基本上不可能。考了这么多年,没听说有谁考过100分,当然,这也不否认今后出现有人考满分的情况。
因为行测的题设计得要公平,就需要考虑到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有所长,都有所短,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的水平。所以,做不正确所有的题是很正常的,包括很多培训书上,那些多年关注行测的人,依然还是经常做错题。
但这并不是说行测就不容易考高分,行测也容易考高分。有考*行测的考了96分,四川也有考了98分的。考行测,根据我长期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我们来看例子。
例: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05*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
A、85米 B.90米 C.100米 D.105米(05*A)
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90,100,105。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1,7,8。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800。所以选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从这题里你感觉到了吗?如果没有,再看一题。
例: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150米。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才停下来。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
A.600米 B.800米 C.1200米 D.1600米(03*A)
这道题有点难,你可能做不起。按一般的参考书的*,你可以倒回去验证。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但我想用不着。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首要要能整除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600和1200。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要是三者的最小公倍数。只有A.600米才行。这样答案就选A。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数80,因为它是另类。
懂了吗?现在你来选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
例5: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又1/4分钟遇到丙,再过3又3/4分钟第二次遇到乙。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
A.24米/分 B.25米/分 C.26米/分 D.27米/分(03浙江)
你能选出正确答案A吗?你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