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15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6 13:36
1、闯关东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被社会压榨太厉害,被迫迁移。
2、闯关东,从“流人”到“流民”,到东北“移民社会” 。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山东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东北,这种遣犯史称“流人”。山东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人口压力、天灾人祸、 满清政府的政策导向等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以修筑当时的中东铁路为例,《东北开发史》 引日本人稻叶君山的话说:“中国苦力,如蚁之集,而劳力之供给地之山东,更乘机输送无数劳工出关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余里之中东路乃山东苦力所完成,亦非过言也。” 闯关东,东北是外敌侵扰之地,山东人卓绝的斗争。
3、西口大移民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明初,朝廷为了保卫北方边疆设了九边(9个军区),80多万戍边部队和30多万匹战马给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洪武三年开始实行以粮换盐的开中制,为晋商的形成带来了契机。明朝中期又在张家口和杀虎口开放马市,这对晋商由以盐业为主转向多种经营产生了重要推动。但是,明政府并不允许商人北入蒙古腹地经商,边贸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明覆清兴后,北部边界前移,康熙征讨葛尔丹,平定大西北的马蹄隆隆,踏破了过去汉民禁止入蒙的禁令。距蒙古草原一水之隔的河曲人捷足先登,纷纷渡河北上,来到蒙古大草原垦殖开发。由于蒙族人不善耕种,而大青山以南绵延数千里又为可垦之地,这就为走西口的哥哥们提供了用武之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11:48
因为十九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却依旧禁关。所以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
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
*年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的一半。
闯关东的影响:
在当时山海关被封禁的情况下,大多数山东人会选择乘船前往未知的东北。其中大连、营口、丹东成为了山东人闯关东的首选。
这几个城市山东人后裔所占比例,均在不低于甚至超过一半。而广袤的东北大地其他地区,都有闯关东的人定居或者路过的身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闯关东的人数一度占据东北总人口的七成,虽然后来有部分人返乡,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11:49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闯关东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社会影响:
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前,即真正意义的闯关东之前,人口约为300万左右。到了1860年,为了抵御沙皇的侵略,清*于1860放宽了东北地区的部分禁荒。到1897,东北地区总人口迅速增长。
现在流行的影视作品,不可避免的对闯关东的影响进行了修饰或夸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闯关东在1904年确实开启了*:1904年清朝末年,朝廷*,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山东地区和河北直隶地区受天灾和战祸影响,很多农民为图生存不得不拖家带口*离开故土。
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甚至是整个北方的影响铺天盖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闯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