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借考是怎么回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0 23:1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04:35
没听到这种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04:35
根据规定,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及合法稳定住所,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选择在京借考高考。北京市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同意后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在京借考服务,学生回户籍所在省参加高校招生录取。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快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随迁子女高峰期与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增长率高达80%,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同时,北京市常住人口中非京籍人口达到700多万,社会管理*逐步从户籍人口为主向覆盖常住人口转变,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市教委表示,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不是单一的教育改革问题,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当充分考虑北京市作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整体规划北京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协调推进就业、住房、人口、社保、学籍等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解读
*制定考虑城市资源承载能力
**转发的《意见》明确了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状况相适应,要考虑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
二是与学生家长的条件相结合,要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情况;
三是要考虑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
北京中考高考录取比例不受影响
北京市常住人口中非京籍人口达到700多万,社会管理*逐步从户籍人口为主向覆盖常住人口转变,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要统筹兼顾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权益,尽可能地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来缓解升学压力,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权利和北京市中考高考录取比例不受影响。
统筹京籍和非京籍考生利益成难点
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面临很多难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前,本市常住人口2000多万,已经远远超过*2003年批复的总体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北京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过快增长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从深层次制约着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需要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快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随迁子女高峰期与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增长率高达80%,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三是需要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意见》提出“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但由于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客观*和现行高考招生*的束缚,同时,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提供借考服务等工作还需要国家主管部委的统筹协调以及人口流出地省市的协调配合,如何有效平衡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升学利益,难度很大。
新*使教育资源建设任务更艰巨
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不仅是一项教育改革,还涉及就业、住房、社保、公共服务、人口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改革,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根据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在进一步完善本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居住、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综合因素,明确其随迁子女在京参加升学考试的家长资格条件和先后顺序。
教育资源的准备和建设需要完善规划、开工建设、设施配备等的工作周期。即使不考虑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所带来的新的入学需求,仅按照“十一五”期间本市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预测分析,到2020年,本市小学阶段需要新增学位30万个,初中阶段需要新增学位11.5万个;加上新*实施后所带来的增量需求,本市教育资源的建设任务更加艰巨。
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的支撑条件还需要建设和完善。要确保随迁子女升学考试*落地,除了教育资源建设以外,各相关部门工作的支撑条件建设同样十分必要。特别是标准明确、条件审核、数据库管理与对接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教育、人力社保、住房建设、*等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以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为随迁子女在京参加升学考试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平台。这同样需要一个工作过程。
■本版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安苏
案例
不用回老家备考 高二学生很开心
在55中就读的高二学生包佳媛户籍在内蒙古,根据之前的高考*,包佳媛应该从下个学期开始,就要准备回老家进行备考,“毕竟北京是自主命题,内蒙古是全国统考,教材和试卷都不一样,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包佳媛告诉记者,在昨日异地借考高考*还未出台之前,她正在积极地做着回内蒙古学习的准备。
昨天,北京正式颁布异地高考过渡方案规定,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及合法稳定住所,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选择在京借考高考。
包佳媛的父母是在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工作原因调入北京的,她也同时来到北京入学。无论从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学籍年限来说,她都符合借考*。而目前正在读高二的她,也正好是在2014年参加高考,“让我赶上了第一批,感觉到特别幸运。”包佳媛说,由于自己不是北京户口,所以对于她的高考,父母一直都非常着急,她自己本人也看到很多不是北京户口的学长在临考前回到老家备考,“其实还是很麻烦的,又要联系学校,还要住在亲戚家里,不能和父母一起度过这一段时间,都是人生中挺遗憾的事情。”
昨天借考*出台后,包佳媛说,她和父母都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一消息,觉得真是舒了一口气。
对于暂时无法在北京参加高校招生录取,包佳媛说,她还是觉得有一点遗憾,“但毕竟可以在这里考试了,还是很开心的。”
相关新闻
北上广同一天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渐进式阶梯式成共同特点
据中国之声报道 教育部等四部委要求各地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的具体*,其中最受关注的北京、上海和广东,在昨天,也就是距离最后期限不到两天的时候,公布了各自的异地高考方案。
与其他多数省份以“学籍、社保、固定住所”等为主的条件相比,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异地高考门槛明显要高一些。北京和广东的方案都强调过渡和渐进。
在北京,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明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大学本科的部分还没有计划放开。在广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而广东和上海的另一项*,都是针对积分入户或者取得工作居住证的外来人员的子女。
上海市高招办工作人员表示,上海异地高考*是,父母持有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孩子是上海学籍,就是符合户籍不在上海,但可在上海参加高考的条件的。
据了解上海的工作居住证分为三类,人才引进类是其中的A类。42岁的余启涛老家在安徽,18年前到上海,从临时工做起,现在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老板。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在上海上学,8年前还买了房,但是因为余启涛只有高中学历,不符合A类工作居住证的条件,他的孩子仍然不能在上海参加高考。“我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有住房,社保也交了,就是因为我的学历没有达到、积分没有达到,就没有给我们办。”
事实上,上海的工作居住证*已经实施多年,昨天公布的并不算是新方案。北上广三地的异地高考方案虽然在昨天才正式公开,但“渐进式、阶梯式”的思路,在此前已经披露。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称,整个社会公共服务是有梯度的,这个梯度必须和对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挂钩,这样才能够得到整个社会群体的认同,否则有当地户籍和没有户籍的人就会产生矛盾。
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也表示,根据广东的特点和教育资源合理设置,解决随迁子女高考问题会有一个梯度,不可能一步放开,而是选择逐步去解决。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劳凯声认为,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一步到位肯定会出问题。“因为北上广的压力很大,所以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完全放开。而且改革必定是利益的再分配,不可能一下子放开,异地一下子放开肯定会出一系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