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护法》:大圣生一,大鱼生二,大护法之后万物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31 22: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31 23:37
文丨郭嘉掉线了
国际惯例,先晒下票根证明我不是“开篇几张图,内容全靠诌”。
“反乌托邦”式暗黑隐喻
《大*》是一部“反乌托邦式”的动画电影,在百度百科中,对“反乌托邦”的定义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
而《大*》描绘下的花生镇正是这样一个“ 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 ”。
说它“丑恶”不在于花生镇居民似人非人诡异的面容和装束,而是他们处于长期压迫下极度扭曲恐惧的内心反映出来的麻木不仁和集体失语,“不幸”的是掌握极权的以“神仙”自居的欧阳吉安只不过是将他们当做可以为个人谋利的“猪猡”而已,而为了让这些“猪猡”听话,他编织了一个“楚门的世界”。
这些大山深处边陲小镇的花生人从未看过外面的大千世界,以为世界本是如此不公,就这样认命地活在别人编织的梦中踽踽前行,不知所终。
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相信稍微知性点的观众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俗话说,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蕾姆哈姆雷特,我这里不再赘述充公知,如果非要概括一下的话,可以说它是《狂人日记》、《1984》和《楚门的世界》的综合体。
国漫联动,携手*
关于反乌托邦式的电影我也接触过一些,比较有名的如《V字仇杀队》、《雪国列车》、《人类清除计划》等。
还有最近比较火的《分歧者》、《饥饿游戏》、《移动迷宫》等系列。
包括日本动画《图书馆战争》、《心理测量者》以及火热的《进击的巨人》等等,或多或少包含某种*隐喻,但同样点名一个主题: 世界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
《大*》描绘下的花生镇亦是如此。
国产动画依稀有印象的此类题材就是《镜花缘》这一部了,屈指可数,不过那也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加上越来越严谨的条条框框,《大*》的难得便在此处。
虽然我非常喜欢此类题材,但这并不是驱使我去电影院供上一票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源还是来自星游记官博的一段话。
官博表示片尾有彩蛋,于是我去了,在听完了精彩的片尾曲蔡琴演唱的《你一定要是个孩子》,冗长的众筹名单和彩从罗丹尸体上取出的发光石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遗漏了,如果有小伙伴看到关于《星游记》的彩蛋,请在评论区点出,不甚感激)
不过更令我在意的是这几张联动海报。
在《大*》上映前,国产动画《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星游记》、《魁拔》、《秦时明月》等等纷纷制作海报为其“站台”,呐喊助威!并于线下携手举办粉丝观影专场力挺!并给予高度点评。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这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片子。”
《大鱼海棠》导演梁旋:“不思凡导演比我任性对了,中国动画就是需要有各种各样口味的导演。”
最让人感动的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官V转发的微博称:“ 好兄弟,今年夏天,换你去做英雄 !”
用一位粉丝的话说:“好燃,莫名地感动到想哭!”
确实如此,比起勾心斗角的娱乐圈,这些一心一意愿意做国漫底裤的动漫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神交已久,遥相呼应,同气连枝,命运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大*》更像是初入社会的幼弟,在国漫这样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自然备受兄长推崇,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为取得的一点小成就骄傲,也为受到的一点挫折互相打气,而更多的是他们为同一个理想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振兴国漫,荣辱与共!
(话说穿红衣服的都比较厉害吗?= = )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我是15号去看的电影,之所以推迟这么久才写影评,一来是天热懒得动主要是看票房究竟能走多远,截止23日《大*》累计票房0.73亿,据片方透露,2000万制作成本加上宣发费用等等,至少要一个亿才能回本制作续集,按照如今萎靡的趋势,赔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只不过是赔多少的问题罢了。(希望是个flag)
而《大圣归来》最终票房9.56亿,备受争议的《大鱼海棠》也收获了5.65亿,且比同期上映的《悟空传》,即使口碑不尽如人意,也不过它的零头。
有人说是排片低的原因,并不如此,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之初本不被看好,首日排片率仅为7.8%,此后关于本片的好口碑一夜之间席卷网络,居高不下的热度形成“自来水”现象,促使影片日排片率一度上涨至24.17%,甚至出现连续几日满座的盛况,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堪称史诗级的走位吧!
有的电影首映即是巅峰,而大圣归来更像是跌停之后暴涨的股票,就是这么神奇,这么刺激。
这样看来,《大*》确实十分惨烈,但是它的“牺牲”是值得的,为什么?
大圣生一,大鱼生二,大*之后万物生!—— 《大*》能成功过审在影院上映,已经撬动了天花板的一角,距离掀开它只不过是时间的事情,外加一点小运气。
有人说《大*》低迷的票房狠狠地抽了那些整日呼喊“超越大圣”的影评人的脸,其实不然,二者皆有认知上的局限性,我也不做马后炮,两边讨好,就事论事一番,若意见相左,欢迎和谐讨论。
首先,不以票房成败论英雄。说到这,有小伙伴已经按捺不住要喷我了,莫慌,且看《肖申克的救赎》。
1994年上映的《肖申克》20多年来一度被公认为“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不过与现在的风光不同的是,当年上映惨遭票房滑铁卢,制作成本2500万美元,最终票房2834万美元,收益甚微,基本持平,一度为当时影评人诟病,但是时间会给予公道,证明它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再者,周星驰主演的最后一部父子题材的教育电影《长江七号》。
当时,满心抱着去电影院看周星驰无厘头搞笑的观众摇头失望,包括影评人在内的诸多媒体一致认为其是部“烂”片,“周星驰江郎才尽”等等,激进的公然辱骂“狗屁不通”。
如今看来, 同题材的除了《钢的琴》再也没有让我动容,而那些当年骂得最凶,如今已为人父的观众幡然悔悟,这是后话,不再提。
如此种种,举不胜数,《大*》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站在历史的前沿,若干年后同类辈出必会以其为榜样,如同若干年前之《英雄》、《蜀山》。再看来,其实那时已是巅峰。
毕竟“英雄之路”道阻且长,任重道远。
所以,《大*》是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呢?
留下悬念由时间证明吧!
其次,《大*》和《大圣归来》本身题材不一样,不能以票房高低一概论之。
有影评说“大圣是领航者,大鱼是接力者,大*是改写者”,深表赞同。
若单论少儿不宜、暴力血腥这方面,《大*》已经赢了,当然不能这么比较。
如果论“三大”的共同点,同样的“画面精美,帧帧壁纸”。
诗意的水墨画风和“流动的梵高星空”让看惯了日美画风的人眼前一亮。
评论两极分化严重
对于《大*》的影评可以说是高开低走,两极分化严重,爱它的人爱它的水墨画风、奇特的人物造型和隐喻的思想内核,而不喜欢的观众大都是抱着过多期望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差评很多,还是8.0高分的原因。
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无非集中在这两点。
一、糟糕的台词。从一开始大*“为什么太阳这么红,却还是这么冷”这句文艺的台词开始已经奠定了整部影片“文青”的格调,充斥着导演不思凡的个人符号,从他前几部的作品《黑鸟》、《妙先生》系列可以看出,极具作者性。
“文艺”这东西说多了令人厌恶,会被认为是有意卖弄或假清高,按照不思凡的解释,“大*在这个世界活了很久,历经三世王朝,养成了特立独行,喃喃自语的习惯。”
这也说的过去,再者太子假文艺的特性也能理解,毕竟画得一手“好山水”,但是为什么连隐婆说的调调都一样?如果遮上眼,光听台词,根本分不出谁是谁,总觉得是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的,角色个性不鲜明。
而且“反乌托邦”的悬疑设定本该由着镜头让观众自己去领悟,竟也通过隐婆的嘴一一道出,这就失去了神秘感,过多的台词会稀释镜头语言的张力,不如全程不说话, 以默剧的形式让观众跟着小姜的角度自己去挖掘事实的*来得震撼,彻骨。
难道是考虑到年龄不大的小朋友的理解程度吗?
其实个人认为,虽然片方自主分级PG—13(这一级是警告家长说,这部影片有可能包括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内容,比如不算严重的暴力、*、*、粗话等等。只要影片有吸毒内容,至少就会定为PG-13。这个级别不是说13岁以下儿童一概不许观看,而是提醒家长要多留意。2009年风靡全球的3D大片《阿凡达》在美国影院的评级就是PG-13。),但是究其精神内涵和大量爆头镜头可以说是R级(*级)也不为过。
而且就个人观影体验来看,清一色成年人,小朋友没见到半只。
二、导演对多视听镜头语言的把控不足。虽然《大*》极具作者性,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者电影】,它的基础是在成熟掌握电影文本的构架上的一个延伸,相对于迪士尼、梦工厂流水线式的动画作品,更具有作者号召力,宫崎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例如他儿时对飞行的渴望诉诸笔端屡屡搬上荧幕。
相对于《红猪》,虽然一样的也运用到大远景凸显飞行的徜徉自由,但是《红猪》更多的结合多机位切换,给人以立体感,而《大*》用动画学术趴的一句话说,“低机位的大远景特别多,导致有一种从远处窥视的隐秘感,它在拒绝你对其中的角色产生移情,把你从故事中抽离出来,永远保持一个局外人的心态。”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太子和大*的对话,以及隐婆对小姜的训斥,同一个机位运用的太多,即对角色的正面镜头描写,而没有从侧面同框加深角色之间的冲突,只是干巴巴地念台词,相较之下《无间道》的处理更加具有冲突性。
同样的短板出现在《大*》*战的环节,本该是剧中提神醒脑、紧张刺激的环节却由糟糕的视觉构图和不合理的镜头切换显得冗长、沉闷,除了*声特别响之外......
这与导演不思凡并非科班出身以及初始团队只有四人(比星游记不到十人的团队还要惨烈)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推卸责任的理由,既然要选择在院线上映,就要坦然面对观众的掌声和口水,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所幸的是《大*》官v表示原定计划的三部曲一定会拍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对于它的投资方,光线彩条屋影业来说,这同样是个*,但是除了商业利益之外,有更大的野心—探索中国动画的出路。
除此之外,令人出戏的欧阳吉安、小鸣和庖卯的画风明显和整体不搭,有种突然跳到*少儿频道的既视感,而且庖卯有明显的拖戏嫌疑,再者主角不明显,如果说红衣死胖子是主角的话,他又游离于众人之外,如同一个看客,没有过多交集,不如以小姜的视角切入,更具人文关怀和悲剧效果来得更佳。
中国动画的崛起远不是几个导演,几个优秀作品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期待它成长的观众共同参与进来,接纳它的缺点,批判它的不足,导演也不必藏于幕后,一副高高在上息事宁人的姿态,观众也不必妄自菲薄恶意揣度,只有二者上下通气才能赢来百花齐放的盛景。
《大*》是个令人惊喜的作品,但还不是个能赚钱的作品,《大圣归来》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国漫的春天已经到来,不要着急脱秋裤,也不要依样画葫芦,让我们期待它的成长吧!
电影之外二三事
我在整理素材的时候发现几件有意思的事情作为补充以飨读者。
1、整个制作团队都是拜月教主徐锦江的忠诚粉丝,所以太子的脸和人物设定完全是照他的形象来刻画的,二者微博上还有亲切友好的互动。
徐锦江何许人也,他的作品充实着我们的童年。
在电影中太子画得一手好“山水”,现实中更是国画大师关山月的关门弟子。
2.电影中讨喜的小白球的名字叫小涅叽。
3、死胖子的小名叫“志刚”,导演不思凡本名杨志刚,可以说他是导演的化身。
4、小姜的死令人痛惜,但是他死后结出的毫无杂质的纯净结晶是否预示着他会像《银河护卫队》里的格鲁一样复活呢?导演:想多了,完全不会。
5、大*是个秃子,身高一米三。
更多有趣的问题,各位小伙伴去官博逛一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