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1 20: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0:36
纳西族歌谣,属于短小民歌,有传统古歌和随编随唱的即兴歌,按内容可分为生产歌、风物歌、习俗歌、情歌、喜歌、苦歌、婚歌、挽歌、猎歌、牧歌、儿歌等。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纳西族民歌的相关知识吧!
纳西族民歌的概述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纳西古乐、东巴祭祀音乐、民歌和其他器乐等。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载体,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民间器乐曲,有一大部分是直接由民歌移植或改编而成的。在纳西文化中,民歌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祭祀音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曲调都是来源于纳西民歌。因此,可以说,纳西民歌是最贴近纳西人民生活、情感的音乐形式之一。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民歌的歌曲分类
纳西族歌谣,主要分为传统调和即兴调两大类。
传统调也叫大调,纳西语叫“本底子”或“本子”。纳西族民间长诗皆属传统调。即兴调也叫小调,无固定的唱词,望物起兴,灵活多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纳西族广阔的社会生活。纳西族人民世世代代惯于用民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美好的愿望,调子一般低沉哀怨,如泣如诉,但东部地区因受藏族民歌影响,调子比较奔放、粗犷。*战争年代,出现了反映人民反抗斗争的《诉苦歌》、《反三征歌》和歌颂*军队的《贺龙敲石鼓》等慷慨激昂的民歌民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高亢、欢快的歌颂中国*党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新民歌。
纳西族民歌的艺术分析
传统纳西族民歌甚似一部本民族“有声历史书”,它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纳西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风俗等社会风貌,体现着创造者的性格特征。纳西族人民不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着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音乐文化,而且还引进、保存和发展了其他民族和地方的音乐文化,有人将丽江赞誉为“活的音乐博物馆”。纳西族先民发自心灵的吟唱,其中承载的文化品格和丰厚的审美容量,丝毫不逊于凝聚着工业*结晶的辉煌管弦大乐队和宏伟交响乐掩盖的人类感情。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演化,纳西族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三大社会发展形态,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业在丽江纳西族地区飞速发展,成为纳西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桥梁。旅游业和现代化为纳西人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信息的流动、文化的交流……使这个曾经“被遗忘的角落”,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和“人间天堂”。任何文化都是出于不断的变迁过程中的,今天纳西传统文化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都已改变。社会变迁程度的不同,文化变迁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丽江古城区、古城区边的贵峰三元村以及还未经历旅游开发的玉龙县塔城乡下爬村三地传统民歌传承情况正好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