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陈寅恪的具体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3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9:06

陈寅恪生平简介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虚心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满蒙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任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宫洞》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名教授如吴宓、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学,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寅恪。他向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平津。陈寅恪的父亲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他离昆明到香港,拟全家搭英轮转赴英国牛津大学任教,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暂居香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寅恪立即辞职闲居,日本当局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消极抗日积极*,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经英医诊治开刀,不仅无效,目疾反而加剧,最后下了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于是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要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先后被先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仅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记载,并注明辞谢未就,荐陈垣代己。上述职务据《修水县志稿》),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自1956年,陈毅、陶铸、周扬、胡乔木等*领导人,都先后去看望过他。陶铸尊重他的学识和人品,1957年亲自关心他的助手配备和眼疾治疗。1962年,他的右腿折跌骨,又给他派*轮班照顾,在广东知识界传为美谈。1962年,胡乔木前往看望,关心他的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在助手的帮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塞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唐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十年*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使他最伤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动。
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寅恪不仅为*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9:07

陈寅恪(1890年--1969年10月7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研究院院士。

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其父陈三立为著名诗人,维新四公子之一,曾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席。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曾师从国学大师王伯沆。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

1902年随南京矿路学堂毕业的长兄陈衡恪东渡日本,入巢鸭弘文学院;同年入读该校的中国学生还有鲁迅、陈师曾等人。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获得江西官费资助,再渡出国深造,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通过留学期间的学习,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余种语文的能力,尤精梵文和巴利文。

1925年3月归国,时吴宓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应清华学校之聘,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师。1928年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应聘为中文、历史二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在此期间主要讲授佛经翻译文学、两晋南北朝隋唐史料和蒙古史料研究等课程。1930年以后,还兼任*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第一组(历史)主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编委会委员等职。抗战爆发后,任教西南联合大学,主要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专题和元白诗研究等。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为中国史教授。次年9月,他离昆明赴香港,准备转英国。因战事未能成行,旋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后接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41年底香港沦陷,闭门治学。1942年7月到桂林,任教广西大学。1943年12月到成都,执教燕京大学。1946年再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底,任教广州岭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自此一直担任中山大学教授,为历史系、中文系讲授两晋南北朝史、唐史、唐代乐府等三门课程。1960年7月被聘任为*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逝世。

陈寅恪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他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其意是毛公是*上的最高当局,刘少奇是党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遂不能就任。仍任教于中山大学。此事于20世纪80年代方公之于世。

陈寅恪通多种语言,和语言学家赵元任都被认为是语言的天才人物。

[编辑]
著作书目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史述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
《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
《金明馆丛稿初编》
《寒柳堂集》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
《陈寅恪文集》
《陈寅恪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9:07

陈寅恪(1890年11月4日-1944年12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学者、历史学家、教育家。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担任教授,为现代中国史、古代文献学、考古学和汉学等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是《资治通鉴长编》和《新楚简》。陈寅恪也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学者和思想家,代表作品还有《过秦论》、《中国人的精神》等。在1944年被日军逮捕,并于同年12月29日被处决。他的学术成就被人们称为“陈寅恪学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9:08

陈寅恪(1890年10月25日-1969年5月17日),字廷松,号南岳。江苏吴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敦煌研究者。由于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和西方哲学的知识背景,因此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见解。他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经史文化、汉字起源和古籍校勘等领域。陈寅恪先后任职于国立*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和台湾大学等多所著名高等学府,担任过历史系系主任、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史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品有《禅学史纲》、《古文字的研究》、《百家姓校注》和《李白评传》等。陈寅恪不仅是一位文化名人,还是一位具有浓厚国情和民族情怀的爱国者。他倡导\"国家是人,文化是魂\"的口号,旨在通过推动文化创新和教育改革,培育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人才。他的思想和精神对当代社会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9:09

陈寅恪(1890年10月4日-1969年12月17日),字寅初,号琴溪,原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陈寅恪早年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后留学日本,获得庆应义塾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在南洋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后加入北京大学并担任历史系系主任,并于1935年创办了《文化》杂志。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改良。陈寅恪著有多部重要论著,如《联翩集》、《新月集》、《家庭的历史》、《论近思录》、《谷梁传译》等。其中《论近思录》被誉为他的代表作,是一篇有关中国近代化和文化转型的重要思想文献。陈寅恪在文化、史学领域的贡献备受肯定,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上市就跌的股票为什么 为什么新股都会暴跌 为什么新股上市都跌 身上有烧伤的伤疤怎么去除 石榴皮发霉还能吃吗?新鲜石榴的保存方法有哪些? 5岁上瑞思和英孚哪个好 瑞思和英孚哪个好?上过课后来说说各自的优缺点 瑞思和英孚哪个好?上过课后来分享各自的优缺点 怎么当历史老师 中学历史老师需求状况 陈寅恪是哪里人? 陈寅恪人物生平的介绍 陈寅恪到底有多厉害? 据说陈寅恪是大师中的大师,他的才气到底有多牛? 陈寅恪的生平如何? 陈寅恪的“四不讲”是﹖ 补骨脂金樱子枸杞子泡酒的功效 金英果泡酒有何功效 螃蟹放冷藏库里面死了能吃吗 金樱子有什么功效? 螃蟹放冰箱死了能吃吗 金樱子浸酒有什么作用 华为在10月16日会有哪些手机上市 螃蟹放冷藏室冻死了能吃吗 金樱子的营养价值大不大?用金樱子泡酒都有哪些好处? 大闸蟹放冰箱冷藏死了可以吃吗 金樱子可以用来泡酒吗?金樱子泡酒有什么好处? 青蟹放在冰箱里一个晚上,发现死了,还能吃吗? 农村流行金樱子泡酒,怎么泡才正确? 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冻死的螃蟹,还能吃吗? 陈寅恪 简介300字 陈寅恪是什么人 如何评价陈寅恪? 陈寅恪是个什么人物?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名字到底该怎么读? 国学大师陈寅恪,为啥耗费数十年为柳如是立传? 著名现代文学家陈寅恪简介 陈寅恪怎么死的 陈寅恪那些大师 学历都很低为什么也能这么成功 陈寅恪简单资料 陈寅恪的生卒年?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恪”读que还是ke 陈寅恪是个怎样的人 安装笔记本win7系统后输入法不见了如何找回 苹果手机中的ID是用来干什么的? 苹果id有什么作用? 苹果手机ID的作用是哪些? 怎样在群里设置微信名 微信更改昵称只在一个群里更改 如何制作芝士片 芝士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