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4:52
为了对现行果树种质资源描述记载标准与方法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现以苹果为例说明如下,此处不包括其基本情况的介绍。
(一)植物学性状
1.叶
取生长发育正常的春梢叶片作为观察对象。下列性状评价标准的括号内为相应参照品种。
(1)叶片大小
分为小(祝光)、中(元帅系品种、富士、金冠)、大(印度、青香蕉)。
(2)叶形
分为椭圆形、阔椭圆形、卵圆形、近圆形、纺锤形、裂叶形等(图1-4-1)。
图1-4-1 叶形模式
(3)叶片色泽
分为黄绿(旭)、淡绿(黄魁)、绿(国光、红玉)、浓绿(红星、新红星、祝光)、紫红(红心子)。
(4)叶面状态
分为平展(祝光)、多皱(鸡冠)、提合(赤龙)、背卷(印度)。
(5)叶背茸毛
分为稀疏、中等、厚密。
(6)叶片纵横径
分别量取叶片纵、横径长,用平均数表示,单位为厘米。
2.花
(1)花冠直径
用厘米(cm)表示。
(2)花蕾颜色
分为紫红(红心子、青香蕉)、浓红(金冠、国光)、淡红(祝光)。
(3)花冠颜色
在盛花期观察,分白(祝光)、粉红(金冠)、浓红(红心子)。
(4)花粉多少
分为少、中、多(倭锦)。
3.果实
对果实有关性状进行观察和测量时,观察果个数不少于10个,取平均值或综合大多数情况记载。
(1)果实大小
以平均单果重评价,单位为克(g),分为极小(<25.0g);很小(25.0—50.0g)、小(50.1—80.0g),较小(80.1—110.0g),中(110.0—150.0g),较大(150.0—180.0g)、大(180.1—200.0g)、很大(200.1—250.0g)、极大(>250.0g)。
(2)果实纵横径
分别量取纵、横径长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3)果形指数
纵、横径长度的比值。
(4)果形
分为近圆形(祝光、北之幸、倭锦)、扁圆形(国光、旭)、长圆形(惠)、椭圆形(长红、鹤之卵)、卵圆形(丹顶、金红)、圆锥形(红星、金冠)、短圆形(青香蕉、秦冠)、长圆锥形(伏帅、金铃)、圆柱形(玉霞)、偏斜形(印度)(图1-4-2)。
图1-4-2 果形模式
(5)果梗长度用厘米表示,分为短(<2.0cm)、中(2.0—3.0cm)、长(>3.0cm)。
(6)梗洼深浅
目测。分为平(列湟特、别尔加摩特)、浅(金红)、深(富士、金冠)。
(7)梗洼广狭
目测。分为狭(丹顶)、中(金冠、富士)、广(红星、红玉、旭)。
(8)萼片状态
有宿存,即基本完整;残存,即部分萼片枯、折、残、留;脱落,即不复存在。
(9)萼洼深浅
分为平(德国2号、沈农2号)、浅(旭、辽伏)、深(红星、金冠)。
(10)萼洼广狭
分为狭(旭、辽伏、甜黄魁)、中(秦冠、金冠)、广(玉霰、红星)。
(11)果实棱起
分为有(新红星、白卡维、风凰卵),无(金冠、国光、秦冠)。
(12)蜡质
根据手感评价,分为少、多。
(13)果粉
观察正常成熟,尚未采摘的果实。分为少(祝光、富士)、多(槟子、旭、红印度)。
(14)果实大小
分为小(旭、红玉)、中(国光、金冠)、大(王林、印度、赤阳)。
(15)果点疏密
分为疏、密。
(16)果点状态
根据手感评价。分为凸、平、凹。
(17)果点晕圈分为有、无。
(18)果点颜色
分为白—灰白(新红星、秦冠)、淡褐—锈红(金冠、乔纳金、国光)、桔红—淡红(红心子、超红)。
(19)果点明显程度
分为明显、不明显。
(20)果点底色
在果实正常成熟时调查。分为绿(澳洲青苹、青冠)、淡绿(印度、青香蕉)、黄绿—绿黄(王林、金冠、辽伏)、黄白(伏锦、白海棠)、淡黄(金光)、黄(魁金、金铃)、金黄—橙黄(黄海棠)。
(21)果实盖色
在果实正常成熟时调查。分化橙红(金晕、一斗金)、淡红(绵苹果、祝光)、鲜红—红(红云、乔纳金、倭锦)、浓红(新红星、红玉)、暗红(秋锦、醇露、大珊瑚)、淡紫色(旭、印度)、紫红(红印度、紫云、紫香蕉)、褐红(纽蕃)。
(22)果实着色类型
在初上色时观察着色特点。分为片状(红冠)、条纹(红星)。
(23)果锈类型
分为条纹、片锈、锈斑。
4.种子
(1)种子大小
果实成熟后按初采种子百粒鲜重评价,单位为克(g)。分为小、中、大。
(2)种子颜色
观察刚从成熟果实中剥出的种子,分为黄褐(辽伏)、浅褐(金冠)、褐(国光、富士)、红褐(元帅)、黑褐(皇后桔苹)。
(3)单果平均种子数
调查不少于10个果实,逐一统计种子数,取平均值,用粒数表示。分为少(<6)、中(6—10)、多(>10)。
(4)不充实种子比率
调查100粒种子,统计不充实种子数,求出百分比表示。分为无(0)、低(<20%)、中(20%—35%)、高(>35%)。
5.树体
(1)一年生枝色泽
分为绿、黄绿、灰褐、黄褐、褐、红褐、紫褐、紫红。
(2)一年生枝平均长度
以春梢长度为标准,调查数应不少于20个,单位为厘米,同时注明树龄,用平均值表示。
(3)一年生枝平均粗
量基部2—3cm处的直径,调查数不少于20个,单位厘米,用平均值表示。
(4)一年生枝平均节间长度
根据调查的20个一年生枝的春梢总长度,数计其上>0.5cm的明显节数,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节间平均长度:节间平均长度=调查一年生枝长度总和/调查一年生枝节数总和,单位为厘米。根据节间平均长度分为很短(<1.5cm)、短(1.5—1.9cm)、中等(2.0—2.4cm)、长(2.5—2.9cm)、很长(≥3.0cm)。
(5)主干色泽
应注明树龄,分为灰、淡黄、灰褐、黄褐、棕褐、褐、紫褐。
(6)主干树皮特征
应注明树龄,分为较光滑、丝状纵裂(青香蕉、金冠、红玉、祝光)、块状剥落(富士、国光、赤阳、旭)。
(7)树姿
依主枝基角分级,分为直立(<40°)、半开张(40°—65°)、开张(66°—85°)、极开张或下垂(>85°)。
(8)冠形
观察未经整形的植株,并注明树龄,分为近圆形、扁圆形、半圆形、长圆形、圆锥形、阔圆锥形、长圆形、倒圆锥形、纺锤形、披散形(图1-4-3)。
图1-4-3 冠形模式
(9)株型
分为普通型(红星、金冠)、短枝型(新红星、金矮生)。
(10)生长势
主要依据新梢生长发育状态、叶色和叶片发育状态判断,分为弱、中庸、强。
(11)树体大小
分别测量树高、东西冠径、南北冠径、干周(距地面30cm处的主干周长),其中前三项指标用米(m)表示,干周则用厘米表示。
(二)农业性状
1.物候期
(1)萌芽期
调查对象为花芽,将全树约1/4顶花芽开始膨大,芽鳞开始松动绽开或露白的日期,确定为萌芽期,用月、日表示。
(2)花期
用月、日表示。分为初花期,即全树约5%花朵开放的日期;盛花期,即全树约25%花朵开放的日期;终花期,即全树约95%的花已开放,其中75%的花开始落瓣的日期。
(3)花期长短
从初花至终花期延续的天数,分为短(<6天)、中(6—8天)、长(>8天)。
(4)新梢第一次停止生长期
即树冠外围75%的春梢开始封顶或生长停顿的日期,用月、日表示。分为早(甜黄魁)、中(金冠)、晚(国光)。
(5)果实成熟期
全树75%的果实正常成熟的日期,用月、日表示。
(6)果实成熟早晚
以果实发育天数为评价标准。分为早(<85天,甜黄魁、早金冠、辽伏)、中早(86—110天,祝光、伏锦、北之幸)、中(110—140天,金光、津轻、旭)、中晚(141—155天,红玉、元帅系品种、金冠)、晚(156—165天,国光、富士、乔纳金、金晕)、极晚(>165天,澳洲青苹、冬国光)。
(7)落叶期
全树75%叶片正常脱落的日期,用月、日表示。
(8)营养生长天数
从花芽萌动至落叶期之间历经的天数。
2.生长结果习性
(1)萌芽率
随机调查不少于10个二年生枝进行统计,萌芽率=(萌芽总数/总芽数)×100%。分为低(<50%)、中(50%—75%)、高(>75%)。
(2)成枝力
随机调查不少于10个二年生枝,统计其上大于5cm的枝条数,用每个二年枝上着生的大于5cm的新梢(或一年生枝)的平均个数表示。分弱(<5个)、中(5—7个)、强(>7个)。
(3)果枝类型
根据结果母枝长度,分为短果枝(<5cm)、中果枝(5—15cm)、长果枝(<15cm)。
(4)各类果枝比例
初结果树可调查全株,盛果树可调查一个有代表性的主枝,分别统计各类型果枝个数,最后求出各自所占百分比,并注明树龄。
(5)腋花芽比率
在初花期调查。初结果树调查全株,盛果树可调查一个有代表性的主枝,统计其上腋花芽花序占总花序数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分为无(0)、少(<10%)、中(10%—30%)、多(>30%)。
(6)早实性
从嫁接后至开始结果之间的年限。分为早(<5年)、中(5—6年)、晚(>6年)。
(7)自花结实率
自花授粉时的花朵座果率(%)。分为无(0)、低(<15%)、中(15%—30%)、高(>30%)。
(8)花朵座果率
在花期调查80—100个花序并标记,在六月落果后调查这80—100个花序座果总数、计算果数占花朵数的百分率。分为低(<15%)、中(15%—30%)、高(>30%)。
(9)花序座果率
在花期标记100个花序,六月落果后调查这100个花序座果的花序数,计算座果花序的百分率。分为低(<40%)、中(40%—60%)、高(>60%)。
(10)每果台平均座果数
在六月落果后调查100个果台,包括空台,统计座果总数,取平均值,最后以个数表示。分为少(<1.0个)、中(1.0—1.4个)、较多(1.4—1.9个)、多(>2.0个)。
(11)连续结果能力
调查50—100个果台,连续结果≥2年的果台所占的百分比。分为低(<10%)、中(10%—30%)、高(>30%)。
(12)采前落果程度
在正常采收前15天开始统计落果数量,至采收后,按采前落果数量占结果数量的百分率评价。分为轻(<10%)、中(10%—25%)、重(>25%)。
(13)丰产性
以同期成熟的同龄丰产主栽品种的产量为标准进行比较,按产量增减百分数评价。分为不丰产(<-20%)、丰产(-20%—20%)、极丰产(>20%)。
(14)大小年程度
按单株大小年幅度分级,注明树龄。大小年幅度=[(大年产量-小年产量)/(大年产量+小年产量)]×100%。分为轻(<15%)、中(15%—35%)、重(>35%)。
3.果实外观
(1)果实着色程度
随机取样不少于50个果实调查。分为全面着色,即占调查果90%以上的果有90%的果面部分着色;部分着色,即仅局部着色,达不到全面着色的果。
(2)果面光洁度
分为平滑光洁(新红星、乔纳金、倭锦、富士)、较粗糙少光泽(虾夷衣、胜利、北之幸、金冠)、多锈(虾夷衣)。
(3)果锈程度
依据果锈在果面上分布的面积、部位和显著情况,分为无,即果面无锈或仅梗洼有很少;少,即小于果面的1/4;中,即占果面的1/4—1/2,且较明显;多,即大于果面的1/2,成片,明显。
(4)外观总评
按10分制评定,其中果实大小占3分、色泽3分、形状2分、果面光洁度1分、果锈1分进行评价。分为差(<5.0分)、较差(5.0—5.9分)、中等(6.0—7.5分)、好(7.6—8.9分)、极好(9.0—10.0分)。
4.果实品质特性
(1)果皮厚度
分为厚(赤阳、红星、秦冠)、薄(金冠、红玉、富士)。
(2)果皮韧度
分为韧(国光、新红星)、脆(老笃、津轻)。
(3)果心大小
依心室尖端达到果实半径的相对位置评价。分为小,即小于果实半径的1/3;中,即占果实半径的1/3—1/2;大,即超过果实半径的1/2(图1-4-4)。
图1-4-4 果心大小示意图
(4)果肉颜色
分为白(旭、倭锦、红绞)、绿白(含淡绿、黄绿,印度、澳洲青苹)、黄白(含乳白、乳黄,红玉、国光、金冠、富士)、黄(含浅黄、浅橙黄,乔纳金、胜利、金红)、红(含淡红、淡紫红,红肉苹果、红心子)。
(5)果肉质地
在正常成熟采收时记载。分为松软(黄魁、红魁)、绵软(绵苹果)、松脆(津轻、富士、金冠)、硬脆(致密,红星、国光、延凤)、硬(印度)、硬韧(*52、富丽)。
(6)果肉粗细
分为粗(鸡冠、倭锦、早金冠)、中(国光、富士、红星)、细(旭、红玉、津轻)。
(7)果肉带皮硬度
果实初采时,用硬度计测定果实阳面胴部,注明测定时期和工具,单位为公斤/平方厘米(kg/cm2)。分为极低(<7.0kg/cm2)、低(7.0—8.4kg/cm2)、中等(8.5—10.4kg/cm2)、高(10.5—11.9kg/cm2)、极高(≥12.0kg/cm2)。
(8)果肉去皮硬度
果实初采时,去除果皮测定硬度,方法同前。分为极低(<5.0kg/cm2)、低(5.0—7.4kg/cm2)、中等(7.5—9.4kg/cm2)、高(9.5—10.9kg/cm2)、极高(≥11.0kg/cm2)。
(9)汁液
分为少(胜利、印度)、中(青香蕉、赤阳)、多(津轻、富士)。
(10)可溶性固性物
测定果实阳面胴部的果肉,用百分比表示(%)。分为极低(<9.0%)、低9.0%—10.9%)、中等(11.0%—13.9%),高(14.0%—16.9%)、极高(≥17.0%)。
(11)可溶性糖
用百分含量比表示,注明测定方法。分为极低(<8.0%)、低(8.0%—8.9%)、中等(9.0%—9.9%)、高(10.0%—10.9%),极高(≥11.0%)。
(12)可滴定酸用百分含量比表示,注明测定方法。分为极低(<0.20%)、低(0.20%—0.39%)、中等(0.40%—0.69%)、高(0.70%—0.89%)、极高(≥0.90%)。
(13)维生素C含量
以100g果所含Vc的毫克数表示。分为极低(<1.0mg/100g)、低(1.0—2.9mg/100g)、中等(3.0—4.9mg/100g)、高(5.0—7.9mg/100g),极高(>8.0mg/g)。
(14)风味
以正常成熟时采收后即品评为准。分为极甜或甜(印度、延凤、胜利)、淡甜(绵苹果、金光、辽伏)、酸甜(津轻、王林、秋锦)、酸甜适度(富士、金冠)、甜酸(国光、旭)、微酸(红玉、金晕)、酸或很酸(澳洲青苹、黄魁)。
(15)香气
分为无(国光)、淡(秋锦、富士)、浓(元帅、金冠、红玉)。
(16)异味
指涩味、粉香味、酒味等。分为无、有。
(17)品质总评
按10分制评定,其中肉质3分、风味4分、汁液2分、香气1分进行评分。分为下(<5.0分)、中(5.0-6.9分)、中上(7.0—7.9分)、上(8.0—8.9分)、极上(9.0—10.0分)。
5.果实储藏性
(1)最适食用期
一般要注明储藏方式,在此时期内食用效果最佳。
(2)耐储性
在半地下式通风储藏库条件下储藏,按储藏天数分级。分为极弱(<21天)、弱(21—60天)、中等(61—120天)、强(121—180天)、极强(>180天)。
(3)果面变化
包括皱皮、变色、起蜡程度等。调查不少于50个果实,按果面发生的百分率评价。分为无(0)、极轻(<5.0%),轻(5.0%—15.0%)、中等(15.1%—30.0%)、重(30.1%—50.0%),严重(>50.0%)。
(4)储藏病害
包括轮纹病、斑点病、虎皮病等。调查不少于50个果实,按发病果百分率表示。分为无(0)、极轻(<5.0%)、轻(5.0%—15.0%)、中等(15.1%—30.0%)、重(30.1%—50.0%),严重(>50.0%)。
6.繁殖特点及抗性
(1)最佳繁殖方法
包括播种、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2)嫁接亲和力
根据嫁接后愈合情况、生长表现等判断评价,并注明砧木种类。分为不亲和,即嫁接不能成活,或虽成活但生长衰弱、黄化,甚至死亡,根颈部位易折断;亲和力弱,即指愈合差,生长受抑制,砧穗生长不一致,适应性和抗性受影响;亲和力中,即愈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生长势一般;亲和力强,即愈合牢固,砧穗生长一致,植株生长旺盛,适应性强,对结果无不良反应。
(3)扦插生根能力
依每一插条生根数评价,同时注明生根方法。分为无(0)、弱(<5)、中(5)、强(>5)。
(4)砧木致矮程度
按嫁接乔化品种后为该品种乔砧植冠体高度的分数(几分之几)评价。分为极矮化(1/5)、矮化(2/5)、半矮化(3/5)、半乔化(4/5)、乔化(5/5)。
(5)砧木固地性
依植株有无倒伏情况及其发生的比率评价。分为弱,即倒伏植株比率>5%;中,倒伏植株率<5%;强,即无倒伏现象。
(6)抗逆性
包括对低温、干旱、湿涝、晚霜、盐碱、营养胁迫等的抗性,注明测定方法。分为极弱、弱、中等、强、极强。
(7)抗病性
包括腐烂病、轮纹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等的抗性,注明测定方法。分为不抗、低抗、中等、抗、高抗、免疫。
(8)抗虫性
包括对食心虫、螨类、蚜虫等的抗性,注明测定方法。分为不抗、低抗、中等、抗、高抗。
在实际记载格式上,为便于输入电脑、储存信息及检索,一般不同记述项目都一律用数字编码,如苹果果实大小的编码为11·1,苹果抗病性编码为13·2等,这些可以查寻有关记载标准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