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3 18:2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1:56
兔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兔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本病可导致牛、羊、兔等多种食草动物感染发病。可呈地方性流行。经常词喂受淡水螺污染的青伺料的兔群易发。虫体进入胆管后,由于虫体长期的机械*和毒性物质的作用,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早期肝肿大,后期萎缩硬化,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有较多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胆管扩张、增厚、变粗甚至堵塞,胆汁郁滞而出现黄疸。胆管象绳索样凸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内壁有磷酸钙、磷酸镁等盐类沉积,使内膜变得粗糙,胆管内有虫体和污浊稠厚的液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1:56
兔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Fasciolahepotica)寄生于肝胆管内所引起的。本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对养兔业的危害也十分严重,有时可引起大批兔只死亡,北京地区曾有多起因饲喂水草而导致兔肝片吸虫病暴发的报道。病原体肝片吸虫成虫肝片吸虫虫体扁平,呈叶片状,自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虫体长20—35mm,宽5—13mm。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出,称为头锥I头锥后方变宽,称为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有很多小刺。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其稍后方为腹吸盘。在口吸盘与腹吸盘之间有生殖孔。肝片吸虫的生殖系统特别发达,且为雌雄同体,可自体或异体受精。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褐色。前端较窄,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卵壳较薄而透明,卵内充满着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虫卵大小为116—132μm×66—82μm。肝片吸虫生活史肝片吸虫的成虫在肝胆管内产卵,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15—30℃)、充足的氧气、水分及光线的条件下,卵经10—25d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人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继续发育(在我国常见的肝片吸虫中间宿主为4种椎实螺,即小土蜗、截口土蜗、椭圆萝卜螺及耳萝卜螺)。经历胞蚴、子雷蚴和母雷蚴阶段,最后发育为100--1000条尾蚴,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然后附着在水草上,脱去尾部,变成圆形的囊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1:57
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中南美、欧洲非洲等地比较常见。中国各地广泛存在。侵害牛、羊、马、驴、驼、狗、猫、猪、兔、鹿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虫体扁平叶状,长20~25毫米,宽8~13毫米。口吸盘位于体前端,腹吸盘位于前端腹面,口孔开口于口吸盘。肝片吸虫幼虫期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肝片吸虫幼虫期穿破肝表膜,引起肝损伤和出血。虫体的刺激使胆管壁增生,可造成胆管阻塞、肝实质变性、黄疸等。分泌毒素具有溶血作用。肝片吸虫摄取宿主的养分,引起营养状况恶化,幼畜发育受阻,肥育度与泌乳量下降,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