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2 08: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2
第一个“为”意思是:替,介词;第二个“为”意思是:做,动词。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
原文选段: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释义: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
扩展资料
文章叙述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本文说明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
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
刘邦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2
笫一个为是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实施的意思。也就是:谁替大王实施这个计划?追答或者:谁帮大王完成这个计划?在本文中确切的意思应该是:谁为大王出的这个计策?又或者为大王出此计策的人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3
根据全句的翻译看, “谁是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个“为”是判断词“是”;第二个“为”当“做”、“出 “”的意思讲。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4
第一个为是向的意思,第二个是贡献的意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0:54
第一个 替 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