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6 17: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2:47
冯绍裘真是点茶成金,小小的茶树叶片一经他的妙手加工成滇红茶,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荣登名茶宝座,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喜爱的饮料。可以说,把滇红名茶这一传播友谊的健康饮料奉献给世界各国人民,是冯绍裘及滇红茶人对世界的卓越贡献。 冯绍裘是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一生潜心茶叶研究和生产,足迹遍布中国广大茶区。其中,历经艰难困苦、浸透全部心血创制的滇红名茶,在中外茶史上具有典范的地位和作用。
一、冯绍裘创制滇红名茶在中国茶史上的典范 (一)寻得中国红茶宝地,创制出世界一流红茶
1938年秋,为了开辟新的茶区,冯绍裘被中国茶叶总公司派往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以求扩大茶源,增加出口。冯绍裘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地遍寻云南各大茶区,于11月初到达顺宁(凤庆)。时届秋末冬初时节,却见凤山茶树成林,一片黄绿,茶壮叶肥,白豪浓密,十分逗人喜爱。于是,冯绍裘充满信心地亲自动手试制了少量红茶,以观察其品质的优劣,结果使人不胜欣喜: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它省小叶种的红茶所未见。试制的红茶样品邮寄香港茶市,被誉为红茶之上品。从此,可与印、斯红茶媲美的世界一流的凤*茶诞生了,中国又一块生产优质红茶的宝地显现了。
创制出世界一流红茶,探明了又一块生产优质红茶的宝地,使冯绍裘为之而自豪,为之而激动;使他雄心勃勃地在云南凤庆建厂大批量的生产优质红茶的计划得以孕育和实现;使滇红茶在云南广大茶区能得以生产和发展;使滇红茶得以香飘四海,耀国惊世和久享盛誉;使凤庆建设茶文化大县得以激励和实施;使冯绍裘创新智慧的心火,得以结出中国茶史的典范硕果。 冯绍裘创制的滇红名茶问世后,他竭尽心力的大志大略,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筹建茶厂大批量生产出口红茶,品质优良、长胜不衰,立于世界优质茶叶之林,开启了中国红茶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在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后才铸就成的。
建厂艰难:难在缺乏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人。当时,凤庆搞建筑,材料必需在二、三年前备齐后才能雇工新建,建筑工人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缓建茶厂?他想过。可强烈的为业精神,促使他想方设法建茶厂。建筑材料难买,想法八方寻购;建筑技工没有,想法四处寻请。当年在万分艰难中,建起七开间烘干车间、九开间精制车间、四丈高烟囱,为大批量生产滇红名茶,建起了必备的厂房。建厂艰难:难在缺乏制茶技术工人。他在筹建茶厂的百忙中,一方面开办茶工短期培训班,培训当地生产茶叶的技术工人;一方面又到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聘制茶技术工人。在他多方的努力下,艰难地造就了制造滇红名茶的技术工人。建厂艰难:难在缺乏制造茶叶的机器。当时,国内所有机器制造厂从没有设计制造过滇红茶所要的制茶机器,这能难倒具有强烈为业精神的冯绍裘吗?没有图纸,他自行设计;油料缺乏,设计增加脚踏功能,使机器成为动力与脚踏两用。承造厂不知其用途,多厂不敢承造。他几经周折、交涉、肯求,终于感动了厂方,同意承造。制造中配件不齐,他又奔波于全国各大工业商场寻觅,在其智慧与技能的融合下,自行设计的绍裘式“三筒式手揉机”、“脚踏与动力两用之揉茶机”和“脚踏与动力两用之烘茶机”应运而生,从此,结束了我国不生产制茶机械的历史,开创了我国机制红茶之先河。建厂艰难:难在没有茶具。当时,凤庆传统的制茶方式,设备简陋到只有铁锅和摊笆。制造红茶需精制的茶箩、茶箕、茶筛,这些茶具在凤庆属不识之物。当地篾匠要制作一件茶具,他说其要领至舌敝唇焦亦难领会,他不得不一一做成模样,令其仿做,结果仍大小不一,歪斜屈曲,不合要求。这一严酷的事实,能将煞费苦心的火苗熄灭吗?不能,为应急需,先从外省购进。再教、再鼓励凤庆蔑匠多看、多思、多练。冯绍裘对事业、对人民就是有着这种诲人不倦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能化解迟钝,能长聪明、长技术,能使凤庆蔑匠制出精制合格的茶具来。艰难生产:难在没有厂房,先出好茶。收鲜制茶的大好时令到了,当时没有生产红茶的任何设备,面对一贫如洗的空地,冯绍裘有经济学家、科学家、实业家的头脑。他边建茶厂、边搞生产,创造奇迹!他组织搭临时厂棚,赶制茶具,收鲜制茶,三天就制出好茶来。他敬业之心惊奇又踏实,开拓进取之心急切又科学,别人想不到的他想得到,别人办不到的他办得到。冯绍裘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在临时厂棚里,他将生产好的滇红名茶与祁红名茶作了精心的对比研究、取长补短,使滇红名茶的质量更优,为登上国内外名茶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绍裘开启了中国滇红茶的新纪元,是由他在领导滇红茶业发展的过程中,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所造就的。他在领导、为业、科学、创新、聚才、用才、人品、茶品等方面在中国茶业史上都具有典范性。这种典范性我们可高度概括为“开拓创新、无私拼搏”的茶业精神,这种精神,在振兴滇红茶业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发扬,要使它光照千秋,永世长存。 冯绍裘在创制滇红名茶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茶叶专家。他们为创建顺宁(凤庆)茶厂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为发展滇红名茶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39年至1940年,在省茶叶公司的指导下,先后创办了顺宁(凤庆)实验茶厂、佛海(勐海)茶厂、宜良茶厂、复兴茶厂和康藏茶厂。他们的厂长都是从顺宁茶厂技术员中调任的。如技师祁曾培调任康藏(下关)茶厂厂长;总务主任童衣云调任复兴茶厂厂长兼宜良茶厂厂长;技术主任唐庆阳调任勐海茶厂任副厂长、厂长,任职长达35年;技术员吴国英担任凤庆茶厂厂长,任职时间长达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祁曾培在北京茶叶总公司任技师职务。为扩大滇红名茶生产,推广红茶初制技术,中茶总公司于1952年至1954年连续三年派祁曾培深入到凤庆指导工作;制定滇红茶初制工艺规程,为云南普及滇 红茶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1958年5月至8月,第二商业部茶叶局又派祁曾培到凤庆县华严庵初制所蹲点,与凤庆茶厂技术人员试验研究滇红茶初制工艺、机具设备和红碎茶揉切机。
正是这批茶界先辈、精英为云南滇红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才使从成立省茶叶公司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云南茶叶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为中国茶业的振兴,为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取得辉煌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滇红茶在凤庆诞生,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向云南省四处发展开去。从此,云南茶叶由零星分散种植到普遍大量载培;现代化的茶厂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茶叶科研教育从无到有;茶叶由主要供内销到行销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到出口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到1995年,全省产茶县由解放前的30个县发展到108个县; 茶园由1600公顷发展到24006公顷;万担以上产茶县达25个;国营精制茶厂达70个;固定资产达8953.48万元;精制茶产量达648158担(其中滇红工夫茶118791担,红碎茶234576担),一半以上是滇红茶;产值达1351818万元,利润额达255197万元,上缴利润205637万元。从而使云南跻身于全国重点产茶省的行列,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红茶生产基地。茶叶则由自然优势变成了云南的经济优势,成为富民兴滇的重要支柱产业。
滇红茶叶生产的发展壮大,使茶产业在云南经济作物中继烟、糖之后,发展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08个县市产茶,涉及人员一千多万,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茶叶收入已成为云南茶区各族人民经济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创制的滇红名茶,功耀云南。 冯绍裘一生致力于茶叶研究和生产,他精于制茶,被誉为“茶叶状元”、“红茶专家”、“滇红之父”;他是鉴别、品评茶叶的行家,被人称为“冯鼻子”;他更是一位对中国茶史有着卓越贡献、能文能业、善于领导、勇于创新、忘我开拓拼搏的领导干部的楷模。他的一生从未间断过对茶业的执著追求,直到1987年、享年87岁病逝。为了铭记冯绍裘创制滇红名茶的历史功绩,激励茶界后*展宏图、再创辉煌。1995年,在凤庆茶厂塑立了冯绍裘铜像,树起了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今,滇红名茶已走过60余载的历程,经过几代滇红茶人的不懈努力,凤牌滇红茶香飘万里、誉满中外,名列中国红茶之首,成为消费者喜爱信得过的产品。随着茶业的扩大,当年冯绍裘创建的顺宁茶厂更名凤庆茶厂后,1996年又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成为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滇红茶人又追逐着新的理想,他们承前启后、掷地有声地推出了“王子冠”作为新世纪滇红集团的茶叶品牌。滇红集团辉煌的历史必将有力地支撑起“王子冠”的新形象,在21世纪的五洲四海大展宏图、竞显芳华。 冯绍裘创制滇红名茶,使一部悠久的凤庆茶业历史添银装金地铸就起了金光灿烂的辉煌,从此,凤庆茶叶在中国和世界茶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凤庆成了响誉世界的滇红之乡。滇红茶不断发展,孕育了辉煌的茶文化,使凤庆茶民种植利用茶叶,从药用、食用、品饮、待客走向具有各民族茶文化内涵的品尝、审美、习俗和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茶文、茶歌、茶舞、茶画、茶书法、茶器乐曲等精神生活,从茶的物质特性走向精神的文化特性的过程中,凤庆茶民创造发展了勃勃生机的茶业文化。凤庆县委、*与时俱进,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实践,结合凤庆茶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制定了《凤庆茶文化大县建设纲要》,决定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努力把凤庆建设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古老茶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茶文化大县,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宏伟战略目标。
为把凤庆建设成名副其实的茶文化大县,目前,《凤庆县以茶文化为主的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要开展向国家申报凤庆县更名为滇红县,创建滇红茶都、滇红大街、滇红广场、滇红大会堂、滇红源群雕,开发滇红茶文化产业,建设茶道茶艺馆,举办中国滇红茶文化节,举行能够展示民族风情的游、观、品、演等一系列世界、中国、凤庆的滇红茶文化活动。届时,一个光彩照人的滇 红茶文化大县,将以举世瞩目的崭新容颜,再振世界滇红之乡的雄风,为我国建设中国特征的县域先进茶文化作出特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