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10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是自古就有的保命之道。
这是因为收藏品可以升值,比持有货币更有投资价值,而黄金则作为世界通用的货币,在关键时候更能保证生活正常运转。
可是,这个道理在非洲马里似乎不太好用,当地黄金不少,上到成年人,下到妇幼弱老,全都痴迷于淘金,但这里的人却有很大一部分吃不饱饭。
非洲马里,曾经有过传奇性的辉煌,马里帝国真的不是传说。
据说曾经有马里国王穆萨去麦加朝拜,就一路撒黄金,那种气势连又豪又横的西方人都自叹不如。
当然,马里国王的"壮举"来自于当时国情的许可,且当地黄金遍地,其国家就是非洲三大黄金产地之一。
人家撒黄金一是炫富,再就是真的手中有货,不服不行那。
但这只是马里的曾经,今天的马里依旧有着很大的黄金储备资源,可人们的生活却再也不可能那样潇洒了。
了解非洲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人虽然天天以挖金子为日常,但想吃饱肚子却是奢侈。
看看,一批又一批的马里人,辛勤地劳作在淘金矿井边。这些人中有马里主要劳动力青壮年人群,同时也有马里需要养老的老年人,更有小到应该坐于教室的孩子,以及无法在家里烧饭、做菜的女性。
他们之所以如此拼命地在矿井边淘掘,不是因为这里黄金已经满地都是,而是他们如果不出来淘更多的黄金,或者说不出来找点事做,那就只能在家里等着饿死。
淘金于他们而言,那是劳累,但同时也是一种希望,谁知道会不会淘到大的金矿呢。
马里确实是个人人都能合法淘金的地方,可他们真正能挖到的金子实在有限。而且,哪怕是真的可以挖到让我们羡慕的金量,对他们而言也不够吃饱肚子,让生活无虞。
为什么会这样?黄金虽好,却不能直接食用,马里人想要吃饭穿衣,那就得去找专门的机构进行黄金兑换。而在当地,那些持有金矿者以及军阀才是真正实用物资的持有者。
普通淘金人挖到的黄金数量一经他们之后,就会利润大减,从而让这些人的收成减半。如此一来,淘金人哪还有什么丰厚回报的说法?
有人不解,既然淘金吃不上饭,那就回归自然,去种粮食呗。这是个好主意,但问题是耕地在哪里呢?马里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荒漠,全国领土的百分之二面积才适宜耕种。
这个现状,是不是种田比淘金还难?
事实上,马里的黄金数量真不少,而且当地的军阀、矿主也都贼有钱。哦,应该是贼有黄金,但他们可以将这些黄金想办法换成真实的*、粮食、衣服等等物资。
据统计,马里当地的军阀之一,每年购置军备的花销在9000万美元左右,而这些都来自于对黄金的收敛。
而各地的公司会费、地方农业发展基金以及矿区捐助等可每年为马里提供1200亿西非法郎的资金。
如此来计算,马里人实在不应该没饭吃。可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拼命劳作,却收获微薄,哪怕挖到了数量可观的黄金,却还是不够家庭生活的持续开支。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说,马里军阀所获得的军备资金实际就来自于对马里当地淘金人的压榨,而那些受捐来的资金则多数都给了公务员以及地方采购和农业发展。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淘金者到手的金子本身于他们而言就是比石头贵一点的东西而已,至于它的用途与价值,完全不在他们的认知当中。这与当地的文化认知有关,也与当地的闭塞交通相关。
所谓物以稀为贵,马里当里产金子却不产粮食,黄金再好,再值钱,那些淘金者却不能拿来直接食用,也不能自己拿出去兑换成粮食。想要与当地物资持有者进行兑换,那就得心甘情愿地将金子当成破烂来卖。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以淘金为职业的人群,便成了边缘人物,上面得不到国家的支助,下面还有层层关卡的克扣。这样下来他们所剩也就没多少了,想要吃饱饭又谈何容易。
当然,马里当地也不乏有钱人,但他们的"豪"都表现在黄金链子、金戒指等装饰品上。据说有的马里土豪还会用黄金打造拖鞋穿在脚上,或者是做成帽子戴在头上。
这种装饰舒适不舒适另当别论,反正是对我们这些没见过如此多黄金的普通人实在称得上“炫目。
因此,在马里这个国家,要么就是为着糊口而没日没夜淘金的人,要么就是穿戴黄金招摇过高的人。总体他们有比常人更多的黄金,但也仅限于此,而黄金带来的生活富足、丰衣足食、安定祥和等状态都与他们不沾边。
说起来黄金真是个好东西,可马里淘金人却是做着最风光的职业享受着最贫困的人生。这种为着吃饱肚子而淘金的行为,实在与黄金这个称谓不相称。不仅如此,马里淘金人也因为淘金,正慢慢"掏空"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多的人健康状况下降,寿命缩短,这在非洲,可能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