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0 13: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1 12:52
水稻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6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它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我国在60年代就开展了常规稻小苗人工掰块抛秧试验,70年代至80年代的初期, 在引进日本抛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抛秧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迫切需要省工、省力、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通过农业科研和推广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这项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应用于生产。1993年10月, 国家科委将“抛秧稻增产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技术推广项目,促进了抛秧稻的迅速发展,示范面积和应用范围逐年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高,并由开始的北方的一季稻逐步发展到南方稻区一季稻、双季早、晚稻以及再生稻等,单产也已达到每公顷9000千克以上。 1. 抛秧栽培的优越性 (1) 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 抛秧稻采用软盘育苗, 整地方便,抛秧容易,与常规栽插方式相比,一般抛秧稻每公顷可省工22.5~37.5个,工效提高5~8倍, 提早插秧季节。一般软盘旱育抛栽每个劳力1天可抛栽0.4~0.47公顷, 缩短了栽秧时间, 抢住了插秧季节。 (2) 有利于稳产、高产 抛秧栽培水稻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尤其是低位分蘖增多,提早成熟,有利于高产、稳产。据湖南湘乡市农技中心测产,早稻抛植栽培每公顷产量7605千克, 比手工插植增加稻谷301.5千克, 晚稻抛植每公顷产量7980千克, 比手工插植增加稻谷495千克。 (3) 省种、省专用种田,且有利于集约化育秧。抛秧栽培的秧田与本田比一般为1∶30~50, 且秧苗成秧率高,每公顷晚稻大田可省杂交稻种7.5~11.25千克, 晚稻省杂交稻种7.5千克,早、晚稻各省90%的秧田。 (4) 节省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据湖南湘乡农技中心91~93年双季稻试验, 每公顷大田省地膜、拱架等成本150元, 省早晚稻种子60元、育秧肥料45元, 扣除育秧盘折旧费105元、双季稻可省成本150元, 加上增产的效益、节省秧田的费用810元。推广一公顷双季稻抛植栽培可净增值960元左右。 2. 抛栽水稻的生育特点 抛秧栽培无需手工一蔸一蔸地插秧, 而是经历一种由抛到落的过程,抛栽小苗带土、秧根入土浅,田间无行株距规格,抛后秧苗姿态不一,有直立,有平躺。因此与移栽稻相比,秧苗的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在: (1) 秧苗活蔸快, 没有明显的返青期。据观察,一般中小苗抛栽,抛后1天露白根, 2天基本扎根, 3天长新叶; (2) 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数量多,但成穗率稍低。水稻抛植栽培,茎节入泥浅,分蘖节位低,分蘖数增加,最高茎蘖数明显高于手插秧。据对杂交晚稻汕优64测定, 抛植比插植分蘖节位低2-3个, 最高茎蘖数比手插增加30%左右。 (3) 根系发达。抛栽的秧苗伤根少,植伤轻,入土浅,发根比手插秧早。抛后由于新叶不断发生,分蘖增多,具有发根能力的茎节数迅速增多,发根力增加,根量迅速扩大,且横向分布均匀。据观察,杂交晚稻威优64抛后3天, 抛植比手植的单株白根多5.2条, 分蘖盛期总根多31.6%, 白根数多27.3%。 (4) 叶面积大, 水稻抛栽后, 前期出叶速度快, 总叶片数多,后期绿叶数多。此外,叶片张角大,株型较松散,田间通风透光性好。抛秧稻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均较大,据江苏淮阴测定,抛植汕优63最大叶面积指数比手插稻高12.45%, 成熟时生物产量高10.89%。 (5) 单位面积穗数多, 穗型偏小, 穗型不够整齐。据测定,抛植汕优63下层穗占14.1%~19.8%, 较手插多2.7%~5.9%, 穗数比手插高14.6%。每穗实粒数107.5粒, 比手插少5.1粒, 结实率与空秕率与手插相当。抛秧稻产量比手插稻高10.3%。 参考文献: http://ke.baidu.com/view/156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