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2:32
宾客对餐饮服务质量的需求,可以用从餐饮企业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会适度服务!
真正的服务是针对顾客的需求精心设计出来的,通过系统分析顾客的消费行为入手,发现顾客实际的服务需求,进而针对性的提供服务。换句话说,因为有需要,才有服务。针对需求的服务才是好服务,否则,就是多余的服务。多余的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干扰。
一些餐饮企业所编制的服务规范以研究顾客心理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主导思想,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中有些服务方式,设计得有些繁杂。例如,服务员准备上菜时有“开餐词”;为客人上菜时,有吉祥敬语;招牌菜上桌时,有典故解读、名人诗词;客人离去时,有祝福告别语。这样的服务方式,把服务员变成了“话唠”,自始至终滔滔不绝,把客人之间的交流时光都给挤占了,实在没有必要。
优秀的服务,应该让顾客感觉不到服务员的存在,但又随时可以享受到服务的便利。如果在宴会场合,服务员“反客为主”成为宴会的“主持者”,使举办宴会的客人成为配角,这样的服务是不会让客人满意的。现场的服务程序也不要过于繁琐,为服务而服务,不停大段客人进餐和交流,势必要引起客人的反感。提倡适度服务,就是突出客人的“主人”地位,为客人做好让座、问茶、点菜、斟酒、上菜、清理、迎送等工作,接待好客人。把服务功能扩大化,不仅增加了服务员的工作量,而且使服务工作变成了作秀,流于形式,降低了服务效果。
好的餐饮服务应该是顾客感觉不到服务的存在,但又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服务。服务员不是宴会的主角,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充其量算是一个群众演员,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应该突出宾客的身份,调动宾客的情绪,让宾客享受服务并感觉舒心。眼勤、手勤、脚勤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非常实用,还是应该作为一名优秀服务员的基本要求来灌输。
客人到餐厅就餐,相互沟通是大事,并不会过于看重服务员的走秀表演。服务员的职责归根结底是服务,而不是卖弄,要让顾客在就餐过程中感到舒服愉快。缺失服务不好,繁杂服务也不好。餐饮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目标顾客的实际需要,适度设计服务程序,让顾客真正满意。
有些餐饮企业在设计服务程序时,不重形式重本质,深受顾客欢迎。在服务中,服务员细心倾听顾客谈话,从中发现服务需求,如从寻医问药、列车时刻、气温变化、公路里程、路线向导、地方小吃、口味嗜好、景区优惠等方面,尽自己所能帮助顾客解决困难问题。这种服务,往往超出客人所料,让顾客非常感激,离开时赞不绝口。
海底捞的服务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有求必应,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小恩小惠。
有求必应,指的是顾客有任何问题向海底捞服务员提出请求时,海底捞服务员需要在第一时间答应下来,尝试解决后将结果反馈给顾客。这里的关键,首先是服务员先要答应,并做出努力,切忌不假思索的马上拒绝,不能让顾客感到服务员是在敷衍搪塞。
无微不至是有求必应的延伸,面对任何一个细小的事情,服务员都应该充分重视,举轻若重,让顾客产生“自己是被重视的”体验。
嘘寒问暖不是“虚头巴脑”,而是服务员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帮助。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关怀,只要这关怀来得恰如其分。
小恩小惠。我估计海底捞人一定非常讨厌这个词组,但是请原谅,我实在找不到一个更为精准的词汇来形容海底捞的诸多免费服务,为了叙述方便,请海底捞人委屈一下吧。海底捞的免费服务非常多,但不会有人能完全彻底的全部体验一遍,反正能让顾客眼花缭乱乐此不疲那就好啊。顾客的消费心理就是这样,知道餐厅里有这样的服务就可以了,自己是不是愿意拿出时间去排队等待,那是自己的选择,但内心已经满足了。
这样的16个字,基本上可以说清楚海底捞式的超值服务了。
但在服务细节上,有这样几个环节仔细揣摩。
海底捞的服务是从停车场开始的。顾客进入到海底捞的停车场,马上就会有海底捞门迎过来询问迎接,并引导顾客进入通往海底捞的电梯。一般情况下,电梯口已经有人等待,继续将顾客引入等位区或就餐区。
等位区是有意识专门设计的,目的就是让顾客产生消费期待。诸多的免费服务,既可以消耗等待的烦恼,也可以产生对海底捞服务的信任。等到顾客能够熬过漫长的等待后,对价格高低已经失去了彻底的判断。
进入到就餐区,海底捞服务员痛痛快快的答应声好像三伏天里的冰镇西瓜,让顾客心里舒畅的“不要”、“不要”的,有求必应、无微不至,在这时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争辩、不阻滞、不虚伪是海底捞服务员的基本功。
海底捞的服务创新让人眼前一亮,是很多传统餐饮人不敢想象的“惊人之举”:服务员可以在餐厅“慢跑快走”,但绝不可以慢吞吞东游西逛。要知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餐饮服务的教科书上对服务员的走姿要求必须是“小步快走,庄重文雅”。但海底捞服务员和传菜生就是在餐厅跑起来了,而且顾客并不反感,反倒拍手称快。
总是引来顾客惊叹的舞面、每餐4-6次的免费热毛巾,服务员在听到顾客呼喊后马上高举的右手,传菜生撤台时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构成了海底捞式服务的一幅幅动态画面。
尤其是海底捞女洗手间里面的那句提醒:如果你正赶上那几天不方便需要帮助,请与我们的保洁员联系。
还有,在洗手间的座便旁,为顾客准备了上下两卷手纸,便于顾客使用。这样的周到,确实只有高星级酒店才能做到,而海底捞已经把这样的服务落到了实处。
服务的三项硬指标
衡量餐饮行业的服务有三个硬指标,即服务标准、服务速度及服务的准确度。归纳到一起,就是以标准的服务动作,快速稳健地为顾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使顾客能够在消费中体验到温馨和专业。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完全可以胜任餐厅的零点服务。
现在大家都提倡差异化服务,什么是差异化服务?
所谓差异化服务,是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的别称,也可称作超值服务。不论怎样称呼,其实质是满足顾客合理的个性化需求,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差异化服务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基础服务并不矛盾。差异化服务是在基础服务之上的个性需求满足;而基础服务则是服务的基本功,是差异化服务的前期准备和铺垫。差异化服务并不神秘,更多的意义在于其是一种服务观念的引导。
很多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在推行服务模式时过于追求花架子,忘记了餐饮服务的本身功能,总是要求服务员做出种种“肉麻”的举动,实在是得不偿失。我在为企业培训服务人员时,常常要求他们就几个简单的动作反复联系,达到标准、快速、准确,在很短的时间里,服务员的进步超出一些“老餐饮”们的想象。把餐饮服务细化成只有神仙才能学会的技能,那是所谓的专家为了谋取高额培训费,设下的盈利陷阱,在餐饮实际工作中,难以应用。需要指出的是,虚伪不是服务。
优秀的表现,来自于严格的训练。
例如,服务员的站姿训练,需要头顶瓷盘,每天背墙站立4小时,头正身直,胸挺足安。一周下来,一个个神清气爽,意气风发。比如托盘,业内流行的做法非常见效:一块砖放在托盘上,单手平托,每次30分钟,一天6次。10天过后,也是体现出站如松、坐如钟,虎虎生威。比如讲话,需要服务员站在椅子上,大声喊读报纸上感兴趣的新闻,每次一小时,每天两次。10天下来,思路清晰,表达自如,仪表端庄,对答如流。比如跟桌服务训练,需要服务员按照预先设定的10个环节,反复演练,直到彻底精熟。没有这样的训练,怎么能保证标准、快速、准确?
优秀的基础服务水准,还在于基层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重大,既要做好事无巨细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又要起到骨干作用,带领员工站好每一班岗。员工的心理状态不好,有可能带到工作上来,基层管理人员还要发挥“大哥哥”、“大姐姐”的作用,耐心沟通,排忧解难。他们自己虽然还是一个孩子(同龄人中,不少这时正在大学课堂上求学),却过早地肩负起企业的重任,成为服务员们的主心骨。
从感动顾客的角度说,餐饮服务内涵应包括两项内容!
其一、常规服务。即包括中规中矩的仪容仪表、妥贴舒服的礼貌礼仪、自然熟练的技能技巧和体现服务员基本功的应知应会。这四个方面是餐饮服务必备的训练科目,可以满足餐饮企业为客人提供简单服务的需求。
其二、增值服务。在为顾客提供宴席服务过程中,现场服务人员除进行常规服务外,还要根据宴会进程状态,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适时发现顾客需求,为顾客提供更多不带利益色彩的适度帮助,以此感动顾客,留住更多的头回客。
从塑造餐饮品牌美誉度考虑,常规服务是基本的程序性服务,可以为顾客留下整齐划一的印象,但较难缩短企业与顾客的距离。真正让顾客流连忘返连续消费的因素,是服务员们悄无声息拨动顾客心弦的增值服务。总结以往优秀服务员们的工作经验,餐饮增值服务可以具体概括为下列5种方式:
1、管家式服务
在客人到齐十分钟内,能够准确分辨出客人的身份,并能叫出客人的称呼。以管家式的周到细致,设身处地帮助主陪客人照顾其它宾客,借此提高客人的身价。要避免一直使用“先生”、“女士”等呆板敬语,引起客人不快。
2、亲情式服务
行动不变的顾客进店消费,服务人员在第一时间为顾客推出残疾人专用三轮车;顾客酒醉呕吐,服务人员除马上清扫外,还要帮助顾客清理衣物或端送凉开水,以便顾客尽快恢复常态。有可能的话,应该请男同事帮忙,送客人返回住地;顾客衣服上的扣子掉了,马上拿出为顾客准备的免费针线包;发现顾客带病赴宴,马上为顾客准备相应药品,在顾客同意的情况下,帮助顾客服用或包扎...
3、顾问式服务
顾客如果相互询问列车开动时间,服务人员应立刻拿出当地旅客列车时刻表。顾客如果乘坐汽车旅行,服务人员可以通知前台人员代为查询汽车时刻、车票价格及预售情况,在反复核实后,转告顾客。
顾客在酒店举办庆典活动,服务人员应帮助顾客搜集整理相关影像资料,制作出DVD或照片幻灯碟片,现场播放。这种接近零成本的增值服务,能够极大的取悦于顾客,获取非常高的满意度。
没有人会因为服务员年轻而忽视他们的专用身份,更多时候,顾客对服务人员的感觉近乎依赖。服务员懂得多一些,能够为顾客当好订餐、营养、导游甚至经商、情感方面的顾问,顾客往往会感激不尽。
4、情境式服务
顾客举办生日晚会,服务人员借送蛋糕之机,由四位女生点起红烛,列队进入,轻声合唱“生日快乐”,会起到很好的“快乐发酵剂”的作用。
5、保姆式服务
主陪顾客不胜酒力,四处寻找救兵时,乖巧的服务人员可以悄悄的把白酒换成矿泉水,会为酒店结交一位忠实顾客。不过,此举若被其他宾客发现,服务人员的后果就惨了,必须谨慎行事。
小朋友大哭不止,如果能及时找来一个适合他的玩具,会比餐后打折更能赢得家长的欢心。
增值服务的目标是“感动顾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餐饮经营竞争策略的走向,可以粗略概括为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餐饮竞争主要是拼经验。面对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新手,大量国有饮服部门的老餐饮占据先天优势,以得天独厚的经验获得经营上的主动;九十年代的餐饮竞争拼的是敬业。纷纷跳入海中的个体经营者们集采购、管理、交际于一身,起早贪晚,勤干苦干,依靠精力和体力的双倍支出掘得第一桶金;世纪之交拼的是装修。大酒店、大渔港、生态园、海鲜超市等巨无霸式餐饮模式挤入餐饮市场,谁大谁豪华,谁的生意就火爆。近年来,随着多家巨无霸餐饮债台高筑陷入困境,餐饮竞争逐步回归经营的本质,服务制胜的观点深入人心,增值服务的方法得到越来越多餐饮经营者的青睐。服务员们集思广益,不断创新,使增值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技巧越来越高超,效果越来越明显。增值服务,已经成为品牌餐饮与非品牌餐饮的分水岭。
增值服务是一个好东西。在推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员工的基本素质问题。餐饮企业员工来自四面八方,文化水平不一,素质良莠不齐。怎样让员工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自觉遵守规章管理制度,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制度虽好无人做,歪嘴和尚念错经。说到底,增值服务是靠人来实行的。
二是考核的标准问题。什么样的服务算增值服务?达到什么程度的增值服务叫合格?员工提供的增值服务能够获得顾客的认可吗?增值服务怎样形成套路?如果员工们对于增值服务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增值服务的执行,势必要打个折扣。
三是增值服务绩效的表彰问题。有成功餐饮企业要求员工每周必须写两篇记录自己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的事迹,每月全店进行一次大评比,对事迹突出名列前茅的优秀个人给予表彰,效果很好。
好了,此次分享到这里,如还有相似问题,欢迎向天财商龙发起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