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2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16
洛阳,著名的十三朝古都,从夏、商,直到隋唐五代,洛阳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蹉跎。洛阳,你在大汉帝国的捧戴下闪烁;在魏晋乱世的烽烟之下涅槃;在隋唐盛世的沐浴下享尽“东都”盛名。然而,到了北宋之后,名城洛阳便从中华帝国历代王朝建都的名册中销声匿迹,在经济和文化地位上也一落千丈!只剩下古老的城垣还显示着这座古城曾经的辉煌......
我认为,洛阳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寒冷期——胡人南下、中原衰落。
在近代以前,由于自然科学发展不足,史家治史多从*,经济以及人事的变迁等方面分析历史事件。然而,随着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历史学逐渐与气候,化学等学科相结合。著名的竺可桢教授就曾研究过古代气候变迁与历史盛衰的关系,让我们来看看吧!
根据竺可桢教授的研究,每一个400年到800年的期间内,都会出现50-100年的气候循环,这期间,气温升降范围约为0.5-1℃。由于古代农民生活受气候影响很大,因此,在寒冷期往往出现乱世。东汉末年直到隋朝初期,就是一个大的寒冷期,在这期间,大汉帝国衰落,三国并立,直到西晋六朝,都没有出现时间较长的治世。
在寒冷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面临苦寒和粮草不足的困境,于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界线就会向南移动,胡人甚至会南下劫掠,著名的“五胡乱中原”就发生在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这一次大的*之后,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有所衰落。特别是名城洛阳,在这一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幸,隋唐时期,一个长时期的温暖期到来了,洛阳又被两朝统治者经营的有声有色,一片盛世光景,尽显大都魅力。特别是这一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得洛阳成为南北的中枢,无可替代,唐末以及五代的战乱都不足以撼动洛阳的地位。
但是,到了北宋末期,气候又进入了一个大的寒冷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一再向南扩张,辽金的铁蹄不是宋朝所能抵挡的。从这之后,气候长时期处于寒冷状态,直到清末,再也没能重现两汉隋唐时期的温暖,北方的经济地位就此一蹶不振。
两宋时期,中原的*、经济、文化已经在南移,处于北方的洛阳面临气候的寒冷以及辽金铁骑的侵扰。南宋时期,洛阳早已沦落金人之手,古都洛阳就此彻底失去了旧日繁华,并且再也没有重回巅峰!只留下后人无尽的黍离之悲!
二、水文优势不再,航运条件衰落。
从地图上看,洛阳北有黄河中条山为屏障,南有伏牛山系,东有虎牢关,且位于中原的核心,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建都之地。然而,论山川形胜,洛阳不及长安。在我看来,洛阳作为首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农业发达以及航运优势。
首先,洛阳位于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中原大半的人口。在承平时期,洛阳一带可谓是全国的粮仓,唐朝前期,由于关中地区粮食不足,皇帝常常逃难一般从长安来到洛阳,享其富庶;
其次,洛阳真正成为全国的枢纽还是在隋朝的大运河修筑之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枢,南连吴会,北接涿郡。既可加强对南北的控制,又可以沟通南北带动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借助隋朝大运河以及洛河、黄河的航运优势,洛阳全国第一的大都会地位无可撼动。
到了北宋,洛阳就有衰落之势,这一点从赵匡胤建都开封就可看出。当时由于大运河淤积严重,再加之洛河水文优势下降,洛阳的航运优势逐渐落后于依托汴河直通黄河的开封,这就是宋朝不选洛阳建都的主要原因。而到了元朝,隋朝的大运河大多已经不能使用,元朝统治者重修的大运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并不经过洛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17
是交通不便造成的,因为盛唐时期洛阳的人口超过了百万,但粮食却很难从南方运过来,丧失了作为帝都的条件,慢慢没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17
当时的洛阳并不是当时王朝的首都,而且当时的丝绸之路也不经过洛阳,所以导致了洛阳经济逐渐衰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18
因为迁都,它不再是*经济文化中心,慢慢就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