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04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自处暑节气起暑气渐退。
立秋后,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意义很重要。
立秋俗语-“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俗话说“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指的是立秋节气一般都是在农历六月二十日以后,它有些年份是在六月份,有些年份则会推迟到农历七月份。
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农历六月份就立秋了,那么秋收的庄稼就要做好提前收获的准备,并且要及时抢收。而在农历七月份才立秋,那就不要着急,晚一点收获也无所谓的。
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农民种植农作物都是严格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都是计划好的,而在立秋节气的时候,就要开始收获了。“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立秋来得早,古人认为秋天就会提前到来,后面的秋雨也会早来到,庄稼就要早收获。
在民间还有根据农历立秋时间的不同,以此来预测粮食的收成好坏,比如“六月里立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