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19 09:04
![](https://img.51dongshi.com/20220330/wz/281705352.jpg)
1、锤炼教师队伍,提高道德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为此,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结合本校实际,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严格班级管理,增强德育实效。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但良好的集体氛围不是自发形成的,校长、班主任、辅导员要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以班级建设为抓手,强化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各年级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段的特点,围绕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开展系列活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抓好行为规范,实施常规育人。
学校常规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既要让常规“常”起来,又要让常规“规”到位,确保学校工作良性发展。
4、创设德育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进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5、密切家校关系,形成德育合力。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风尚。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养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应重视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6:12
1.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活动
课堂资源是教育内容的核心资源。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也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形式和主要目标。一方面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社会人文学科较理科类学科是有优势的。如语文课,品德和社会课程,实践课程等学科,在不改变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学习方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的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科学的逻辑思考,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不同学科的德育教育渗透中,不仅要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对教育进行形象化,更要有效地利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资料快速而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基于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教师应 该灵活 而 多 样化 进 行 教学,如使用Flash动画,PPT课件等简单易懂的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灌输。如今各类教育网站充斥着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教师都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下来,为德育课堂增添更多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资料,教师可以快速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多感官认知能力,使用多样的德育资源来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课堂导入和学生习惯培养,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和优秀事迹的表彰,增强学生的成就参与感,使优秀的学生继续发扬优秀品质,并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榜样们努力学习,从而落实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
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对好的教育方式进行考究和探讨,努力寻找德育教育事业的新的出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对其思想带来的有益影响,还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参与一些美好而温暖的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可以事先通知学生做一些小礼品带给他们。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去温暖,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学校也可以在体育课或春游的时机带领学生参与自然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让同学们切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农田劳动,能够让他们认识到粮食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身临其中的切身体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向来是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展报橱窗、班级黑板报以及学习园地等宣传系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展示国徽国旗、名人名言、科学楷模、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事迹,建设校史博物馆、心理咨询室,重视德育室、美育室的开办,通过班级主题班会、课堂互动等途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关的德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充分发挥节日本身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结合班会、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班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和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参观相关电影资料和书籍文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思想等相关方面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诗词朗诵竞赛,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文艺演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义教育以及遵纪守法相关的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