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和哪些指数有关?有公式最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4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00:45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补充回答: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以批发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最为重要和常用:
(1) 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批发价格(但不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由于这种指数与产品出厂价格紧密相关,并且包括的商品范围较广,因此批发物价指数最适合衡量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是:�通胀指数=(报告期批发物价指数/基期批发物价批发指数-1)*100%
(2)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与劳务零售价格的变动指标,它既是通货膨胀的晴雨表,又可作为工资、津贴调整的依据,其反映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是:通胀指数=(报告期消费物价指数/基期消费物价批发指数-1)*100%
消费物价指数是把国家消费和集团消费排除在外的,这是它的一个缺陷。
(3)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一切商品与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其反映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是:�
通货膨胀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1�
这三种物价指数都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通货膨胀的程度。但由于各种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计算出的通货膨胀率的数值并不相同。例如,美国1971~198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按批发物价指数计算是8.5%,按消费物价指数计算是7.9%,按国民生产总值折算计算是6.9%,在这三种指数中,消费物价指数与人民生产水平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一般都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
注:CPI指的就是第二种“消费物价指数”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上涨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00:45
cpi
gdp平减指数
采集数据用cpi就够了,不要自己算的。我觉得你的分析方法有点问题,cpi就是一个通货膨胀的标志性的指数,和通货膨胀之间怎么理解为存在有的函数关系?如果只是判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一个cpi完全足够了,有农产品的cpi、消费品的cpi,还有一个是工业产品的价格指数(好像是ppi,记不太清楚了),这些指数本身就是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也不用什么研究了。你的指导老师不是会给出课题的么?这个课题太简单了,没什么价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00:45
GMDH方法在通货膨胀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的王明舰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我国物价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和投资的结论。本文尝试运用GMDH方法来寻求通货膨胀与众多关联变量或是原因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得到定量结果的同时将其定性化,找出通货膨胀的指示变量并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得到验证。
http://info.feno.cn/2007/110104/c000065831.shtml
通货膨胀测量
最近两个月,中国以一般消费物价指数所测量的月度通货膨胀率继续攀升,并达到十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引发了公众广泛的注意和讨论。显然,物价的上升损害了人们的生活福利,社会低收入人群因此所承受的压力更加明显;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近两年来不断攀高的房价,公众对通货膨胀的抱怨和焦虑无疑是容易理解的。
不少经济分析人员指出,其实最近几个季度迄今中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始终维持稳定,还略有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不大,采取激烈紧缩的措施似乎也没有必要。这些看法和一般的生活经验无疑区别很大,这自然产生了许多疑惑,比较重要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消费物价指数不包括房价?为什么要剔除食品等价格指数去计算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的宏观经济*到底应该关注哪个消费物价?
一般说来,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在现代意义上这通常与以*信用为支持的纸币发行相关。因此测量通货膨胀就要测量社会生活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在技术上,这产生了许多问题。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持有纸币并不意味着要立即购买货物和服务以消费,纸币也可以用于储藏的目的,并用于未来的购买和消费行为。因此从逻辑上看要测量纸币的购买力,不但要衡量目前交易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还要衡量未来生活中要交易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衡量纸币购买力的变动。
显然未来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是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例如十年以后的房屋租金水平现在是很难搞清楚的。一个替代的办法是观察现在的资产价格,因为未来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会通过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反映为现在的资产价格变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要完整地测量通货膨胀,就必须测量目前所交易的所有价格,既包括商品和服务市场,也包括股票和房地产等各类资产市场。
然而,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资产价格的变动并不必然反映未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例如预期未来的房屋租金要涨,那么现在的房屋价格就会上涨,但观察到现在房屋价格上涨,很难推定未来的房屋租金必然上涨,因为房屋价格还会因为利率和风险溢价的变动而上升。所以用这种方法所测量的通货膨胀指标,其中包含的噪音项太大,容易淹没纸币购买力变化的有用信息,在实际中很难操作。
于是人们采用更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集中观察和测量现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在操作上,这假定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要通过必要的消费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给定他要达到的生活满意程度,他可以想办法尽量降低自己的生活费用支出。使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计算出这时该消费者的生活支出构成情况,以此为基础就可以计算出消费物价指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价格不包括在消费物价指数中是很自然的,因为人们并不直接“消费”房屋,而是消费房屋所提供的“服务”,例如遮风、御寒、进行私密活动、显示身份等功能。这些被消费的“服务”的价格就是房屋的租金水平,所以房租是包括在消费物价指数中的,而房地产价格是不能包括在内的。
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由于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所测量的消费物价指数会产生一些替代效应和质量改进效应等,从而高估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在部分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很大时这些效应甚至会比较突出,这种情况各国都存在,我们不仔细讨论。
那么,既然已经测量出消费物价指数的通货膨胀,为什么又要剔除某些项目去测量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呢?从生活费用和货币购买力的角度看,这样的剔除应该是没有道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宏观经济管理和通货膨胀的成本。
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问题,通货膨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发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比较明显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价格相互变动过程中的协调成本。*银行着力稳定和降低通货膨胀的经济目的即在于尽量减小价格变动的协调成本,这一成本并不必然反映为生活费用指数的变化。
一般认为,经济实际产出与其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形成了产出缺口,产出缺口的变化形成了价格变动的协调成本,产出缺口越大、或产出缺口的波动越大,则价格变动的协调成本越高,通货膨胀的危害越大。如果产出缺口始终为零,则价格变动的协调成本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所以宏观经济管理和通货膨胀控制的重心之一就是尽量减小产出缺口的波动,尽量让产出缺口接近零的水平。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也会带来价格的协调成本,这部分地因为各种价格的调整很难同步,部分地因为价格的频繁调整本身是有成本的,所以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也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
对于任何一种给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而言,其原因至少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产出缺口的存在或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等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二是因为该商品和服务的个别和局部的供求方面的因素。例如瘟疫的爆发会提高对疫苗和治疗药物的需求,从而提高这些商品的价格;计算机的出现会减少对算盘的需求,并降低算盘的价格;后面这些因素导致的相应商品价格的变动就来自于局部的供求扰动,和产出缺口的存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没有太多的关联,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可以理解为价格噪音。
通货膨胀的测量无疑要加总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那么如何确定商品和服务的权重最好呢?一个显然的标准是加总出来指标的噪音要尽可能地小,信噪比尽可能地大,从而更好地包含产出缺口变动和通货膨胀预期行为等对宏观经济管理有用的信息。
在满足合理的统计假设的前提下,在数学上容易证明,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权重与噪音项方差的倒数正相关,就是说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中的噪音项越大,那么其权重应该越小。
一般的生活经验和统计验证认为食品类(还可以包括原油、间接税等其它内容)价格的变动容易受到天气、瘟疫等因素的影响,与产出缺口等的联系比较微弱,所以这些项目价格的噪音项是很大的,从而要求比较小的权重。
在日常的经济管理中,为了简便起见,就假定食品等类价格波动中噪音项的方差无穷大,从而其权重变为零,这样就产生了核心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指标,这一指标更好地衡量了经济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变动,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
如果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稳定在很低的水平,而一般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升,那么经济*应该如何应对呢?从前面的讨论中容易知道,这时候产出缺口及其波动应该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总量*主要应该关注通货膨胀预期可能受到的影响。
当然,一般�盐锛壑甘�纳仙�黾恿说褪杖肴巳旱纳�钛沽Γ�抟尚枰��吒稍ぃ��庵指稍ぶ饕�婕笆杖胱�普�撸�肷缁岜U咸逑档耐晟啤⒉普�笆罩贫鹊纳杓泼芮邢喙兀�皇粲谌粘:旯劬�米芰抗芾淼姆冻搿?/p>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并不反映为通货膨胀的变化,但这可能蕴藏了资产价格的泡沫风险,可能危害金融体系的稳定,还会拉大社会收入差距,同样需要*干预,但这种*干预通常涉及金融监管的加强、涉及廉租房制度的建立和推广等,同样不属于经济总量管理的范畴。
从中国的情况看,在1994年和2004年前后,在粮食和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核心消费物价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也明显上升,经济瓶颈约束比较明显,显示当时确实存在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预期等总量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作为对比,今年初以来,在一般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升的同时,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均稳中有降,显示物价压力主要来自食品类别;在食品类别中可以看到粮食和饲料等大多数食品类别价格上涨的幅度并不大,价格压力主要集中在肉禽蛋和油脂等领域,并体现为这些类别价格极其猛烈的上升,这暗示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少数商品供求关系的扰动,这与瘟疫因素以及生物燃料的兴起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相当清楚的是目前产出缺口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通货膨胀预期似乎也比较稳定,经济总体上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不明显。
当然,公众对通货膨胀的感受和焦虑无疑是值得关切的,但这需要*在转移支付制度、廉租房制度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注意;在总量*方面,中国*2005年以来的宏观经济管理*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