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1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3:51
展开1全部赋比兴,《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比
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可以理解为故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1:09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表现手法。它的含义据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即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即臂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为了引起下文。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242年间的大事,作者重在考察国家政事的成败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历史教训,反映出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思想倾向性。《春秋》记事简约,平实,一字之中往往寓褒贬,别善恶,这就是为人乐道的“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以建安为中心的汉末魏初这一时期,文坛上出现了以三曹父子,“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其创作具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有相同的创作题材:汉末的*,社会的灾难,人民的痛苦;有相同的创作原则:《诗经》与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相同的情感意志:悲时忧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相近的风格:慷慨悲凉。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稳定地位。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开一代诗风,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骈文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体,是散文逐渐俪化的产物。它脱胎于汉赋,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其特点是讲对偶,讲文采,讲用典,后来又虽上讲平仄,讲声律。句式整齐,多用四六句式,又称“四六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2:44
《诗经》“赋比兴” 的阐释
一般以朱嘉的说法最为简明通用:“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卷一)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