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9:1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0:47
陋习是一种粗鲁、丑陋、不文明的坏习惯。陋习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评估的量度,陋习是属于社会公德的层面。 传统的陋习,是以破坏秩序,挑战公德,躲避责任,拒绝文明为心理基础的。陋习综合了人性之恶和自私,却又通过非常狡猾和共通共融的方式表现出来,由于人们很容易在其中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到开脱的理由,故陋习很容易取得一个处在半开化的社会广泛的认同。 由陋习而引发种种危害告诉我们,陋习绝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习气那么简单,当陋习成为一种国民习惯,就成了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力量,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国人的陋习也是如此,对此我们常归结为“国民劣根性”一笑而过,其实,在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如果不加以制约,陋习也可能成为一种传播性极强的恶之花,挤占文明和进步的生长,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改陋习、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从内涵到外延都更加丰富了 ●纠正不合理的陈规,摒弃不科学的工作、生活方式,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更长期、更艰巨的任务 *文明办发出了《关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的通知》,人民日报也呼吁“抓住改陋习树新风的好时机”,可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少有的大动作。 陋习,首先是不文明的习惯。上海市*提出了市民必须遵守“七不”规范,即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这是要大家改掉最基本的“陋习”。若以现代文明来衡量,当众挖鼻孔、掏耳朵等不雅举动,谈话时与对方靠得太近等可能令人不快的“小节”,也属“陋习”。这些,都是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而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完全是平时独处时不文明的自然流露。中国的古训“慎独”,虽然是针对个人操行来说的,却完全可以用来对个人养成文明习惯的要求。 陋习,还应当包括不合理的陈规。以往,我们对文山会海等等脱离实际、高高在上、文牍主义的现象,对“吃请”、“请吃”等等铺张浪费行为,对送往迎来等等大耗时间和精力而无实际意义的繁文缛节,多从端正文风、党风这样的*角度指陈批评。其实,克服这些陈规,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05
人生最大的弱点就是自我满足。最大的缺点是懂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