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2 19: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20:36
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有感
上中学时,在老师的指引下只是对《论语》有个粗浅的认识。走上讲台后,面对如饥似渴的学生,我开始审视《论语》的价值,我们教育的老祖宗孔子通过简单明了的话,揭示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无论是做人处事,还是做学问晓礼仪,都让师生收益。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非也,是“知”也,“知”通“智”,即智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有智慧的。”在一些问题之前,为什么三岁孩童都能做到的事情,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在大人做来却认为有智慧?细想一下,是我们成年人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以一颗求实的心面对自己的未知事物,原因是碍于脸面,出于虚荣等心态。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但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更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治学之要,行政之本,就在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不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充当“先知先觉”,这是做学问乃至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坦然与诚实,不仅是科学家、艺术家和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教师,面对的是渴求知识雨露滋润的花朵,更需要我们以一颗求实的心对待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做到“智”需要勇气,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学生,只有教师做到了“智”,学生才能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