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02:54
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出身都不是很理想,比如牛顿就是一个遗腹子。在唐朝有这么一个圣人,他的出身一样是可怜,就连他自己在做自我评价时也是用“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虽然是一个弃婴,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伟大。凭借着对茶的研究,他成为了人人敬仰的茶圣。
没有错,这个弃婴就是茶圣陆羽。关于陆羽的出身,《新唐书·隐逸列传》是这样描述的:“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比起这段记载,关于陆羽从被遗弃到被收养的故事更为精彩。
在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已经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奄奄一息,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因为这个男孩儿后来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而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
积公收养了这个男孩之后,把他交给了一位李公的儒士抚养,到了这个男孩七岁那年,李公退休还乡,这个男孩只得再次回到积公身边。此时的这个男孩还没有正式的名字,积公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 :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从此陆羽成为了这个男孩的名字。积公赋予陆羽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对茶的热爱。本身就爱好喝茶的积公,在陆羽很小的时候,便培养他对茶的兴趣,教他艺茶之术。可以说积公是陆羽茶艺之路的引路人、启蒙老师。
长大之后的陆羽怀揣着对茶的热爱离开了龙盖寺去寻找他的茶道。年轻的陆羽随诚州难民北上,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一篇(可惜已经失传了)。可以说此时陆羽品鉴泉水的能力已经是炉火纯青,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记载了一个陆羽品鉴泉水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年当时的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于是邀请陆羽同船而行。当时的士人都知道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李季卿便令士卒驾小舟前去取水。不曾想士卒在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掉了将近一半,为了避免被李季卿责备,便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当这个士卒将水送到船上后,陆羽喝了一口,当即指出:“这是江水,而不是南零水。”李季卿责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 “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
比起品泉鉴水,陆羽在茶艺上的技艺更为高超。当时的皇帝代宗也是一个嗜茶如命的人,当他听闻陆羽的名气之后,当即派人四处查找,最后将陆羽接到宫中。在宫中陆羽为皇帝精心烹煎了一壶好茶,代宗接过茶碗,轻轻揭开碗盖,一阵清香迎面扑来,精神为之一爽,再看碗中茶叶淡绿清澈,品尝之下香醇回甜,连连点头称赞好茶。为了让陆羽留在宫中,代宗给予了陆羽*厚禄,可惜淡泊名利的陆羽选择了回到苕溪,专心撰写《茶经》去了。
历史上懂得品泉鉴水、烹煎一壶好茶的茶艺师有很多,陆羽凭什么成为人人敬仰的茶圣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撰写了《茶经》。唐朝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写《茶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一共分三卷十节,全书共七千多字。卷上:第一节写茶之源,讲述了茶的起源、状、功用、名称、品质;第一节写茶之用具,浅谈了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第三节写茶之制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第四节写茶之器皿,论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 24 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第五节写茶之煮法,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第六节写茶之饮法,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第七节写茶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第八节写茶之产地,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浙南、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第九节写茶之略,分析采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第十节写茶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这一部《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叶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最终也正是凭借着《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了茶圣,受到了无数茶之爱好者的推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02:55
因为他被炒茶的大家族收留了,虽然只是作为仆人,但是身在这个家族里面,潜移默化的,就成为了一代茶圣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02:55
正是因为他是弃婴,从小就接触茶叶才能够成为茶圣。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02:56
陆羽虽是弃婴,但幸得积公和尚捡到,积公煮了一手好茶,陆羽习得茶艺之道,后来写了茶经,因为他是第一个写茶书的人,对茶艺之道有巨大贡献,所以称他为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