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2 11:43
一、译文
山东长山的刘某,身体肥胖爱好饮酒,每当独饮,总要喝尽一瓮。他有靠近城郭的三百亩好地,常常只种一半庄稼,但是家里却很富裕,并没因为爱喝酒使家境受影响。一个西域来的僧人见到刘某,说他身患奇症。
刘某否认,僧人问他:“您饮酒是不是不曾醉过?”刘某说:“是的”,僧人说:“这是肚里有酒虫。”刘某非常诧异,请求僧人医治。僧人答:“很容易”,刘问:“需用什么药?”僧人说什么药都不需要,只是让他在太阳底下俯卧,绑住手足。离头半尺多的地方,放置一盆好酒。
过了一会儿,刘某感到又热又渴,非常想饮酒。鼻子闻到酒的香味,馋火往上烧,而苦于喝不到酒。忽然觉得咽喉中猛然发痒,哇的一下吐出一个东西,直落到酒盆里。松绑后一看,一条红肉三寸多长,像游鱼一样蠕动着,有嘴巴,有眼睛。
刘很惊骇地向僧人致谢,拿银子报答他,僧人不收,只是请求带走这条酒虫 。刘某问他:“做什么用?”僧人答:“它是酒之精,瓮中盛上水,把虫子放进去搅拌,就成了好酒。”刘某让僧人试验,果然是这样。
刘从此厌讨厌喝酒,身体渐渐地瘦下去,家境也日渐贫困,最后竟连饭都吃不上了。异史氏说:每天喝一石酒,并不会损失他的财富,每天连一斗酒都不喝,反而更加贫穷,人的饮食难道有定数吗?
有人说:这酒虫是刘的福星而不是病根,那个僧人只是想要得到那个酒虫而欺骗了他。是不是这样呢?
二、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原文
长山刘氏,体肥嗜饮。每独酌,辄尽一瓮。负郭田三百亩,辄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一番僧见之,谓其身有异疾。刘答言:"无。"僧曰:"君饮尝不醉否?"曰:"有之。"曰:"此酒虫也。"
刘愕然,便求医疗。曰:"易耳。"问:"需何药?"俱言不须。但令于日中俯卧,絷手足;去首半尺许,置良酝一器。移时,燥渴,思饮为极。酒香入鼻,馋火上炽,而苦不得饮。
忽觉咽中暴痒,哇有物出,直堕酒中。解缚视之,赤肉长三寸许,蠕动如游鱼,口眼悉备。刘惊谢。酬以金,不受,但乞其虫。问:"将何用?"曰:"此酒之精,瓮中贮水,入虫搅之,即成佳酿。"刘使试之,果然。刘自是恶酒如仇。
体渐瘦,家亦日贫,后饮食至不能给。异史氏曰:"日尽一石,无损其富;不饮一斗,适以益贫:岂饮啄固有数乎?或言:'虫是刘之福,非刘之病,僧愚之以成其术。'然欤否欤?"
一、创作背景
蒲松龄生于明末,成长并生活于清初,那是一个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清军的烧杀掳掠,农民起义军的南征北战,以及连年的水旱灾荒,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田园荒芜,白骨蔽野,遍地疮痍。
蒲松龄以他的所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聊斋志异》,以表达自己的孤愤。
二、赏析
鲁迅曾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一书而兼志怪、传奇二体的特色。“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不能简单理解为“用传奇的笔法,去表现志怪的题材”,其实,蒲松龄对志怪传统和传奇笔法,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聊斋》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节的复杂性,奇是情节的虚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是《聊斋志异》艺术力量之所在。
三、后世影响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出现,相继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成为小说中的畅销书。文言小说也因此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这时产生的一大批文言小说专集中,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等,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自1765年初刻,其后200年间,所刊版本极多。因此人称:“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聊斋志异》不仅在国内深远,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英、德等六十几种外文译本。
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出现了根据该小说原本改编的影视剧,约有70多个版本。 1927年,香港导演黎北海根据《聊斋·胭脂》篇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20世纪60年代,香港导演唐煌陆续拍摄了《聊斋志异》等,到了21世纪,对于《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也从未止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酒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2 11:44
1、译文:长山有一个姓刘的人,身体肥胖而喜欢饮酒,每次一个人要喝掉一整坛酒。他家在城镇近郊有良田三百亩,将近一半种了黍子,因此家中非常富有,不会因为饮酒而破费。一个番僧见到他以后,说刘氏身体有罕见的疾病。刘回答说:“我没有。”
番僧说:“你是不是饮酒从来不醉?”刘氏回答说:“是的。”番僧说:“这是酒虫啊。”刘氏很惊讶,于是就请番僧给治疗。番僧说:“很容易治。”刘氏问:“需要什么药物?”都说不需要任何药,仅仅让刘氏在中午俯身躺下,束缚住手脚;
在离头部半尺多远的地方放一坛好酒。不一会儿刘氏又燥又渴,非常想喝酒,酒香进入鼻息,馋火上升,但是却苦于不能喝酒,忽然刘氏觉得咽喉肿奇痒难忍,吐出来一个东西,直直地调到酒里。刘氏解开手脚看了一下酒里的东西,这东西浑身红肉,大概两寸长,像游动的鱼一样蠕动爬行,嘴巴和眼睛都具备;
刘氏一边惊讶一边感谢,要用金钱酬谢番僧,番僧不接受,只是要得到那条酒虫。刘氏问:“这个东西你要拿来做什么?”番僧说:“这是酒的精华,给一个坛子里面贮满水,把此虫放进去搅动一下就能变成美酒。”刘氏让番僧试一下,果如番僧所说的那样;
从此以后刘氏对待酒香对待仇家一样。但是身体渐渐消瘦,家里的光景也日渐贫穷,最后竟然连日常饮食都不能保证。
2、原文:长山刘氏,体肥嗜饮,每独酌辄尽一瓮。负郭田三百亩,辄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一番僧见之,谓其身有异疾。刘答言:“无。”僧曰:“君饮尝不醉否?”曰:“有之。”曰:“此酒虫也。”刘愕然,便求医疗;
曰:“易耳。”问:“需何药?”俱言不需。但令于日中俯卧,絷手足,去首半尺许置良酝一器。移时燥渴,思饮为极,酒香入鼻,馋火上炽,而苦不得饮。忽觉咽中暴痒,哇有物出,直堕酒中。解缚视之,赤肉长二寸许,蠕动如游鱼,口眼悉备。刘惊谢,酬以金,不受,但乞其虫;
问:“将何用?”曰:“此酒之精,瓮中贮水,入虫搅之,即成佳酿。”刘使试之,果然。刘自是恶酒如仇。体渐瘦,家亦日贫,后饮食至不能给;
异史氏曰:“日尽一石,无损其富;不饮一斗,适以益贫。岂饮啄固有数乎哉?或言:‘虫是刘之福,非刘之病,僧愚之以成其术。’然欤否欤?”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酒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2 11:44
原文:长山刘氏,体肥嗜饮,每独酌辄尽一瓮。负郭田三百亩,辄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一番僧见之,谓其身有异疾。刘答言:“无。”僧曰:“君饮尝不醉否?”曰:“有之。”曰:“此酒虫也。”刘愕然,便求医疗。曰:“易耳。”问:“需何药?”俱言不需。但令于日中俯卧,絷手足,去首半尺许置良酝一器。移时燥渴,思饮为极,酒香入鼻,馋火上炽,而苦不得饮。忽觉咽中暴痒,哇有物出,直堕酒中。解缚视之,赤肉长二寸许,蠕动如游鱼,口眼悉备。刘惊谢,酬以金,不受,但乞其虫。问:“将何用?”曰:“此酒之精,瓮中贮水,入虫搅之,即成佳酿。”刘使试之,果然。刘自是恶酒如仇。体渐瘦,家亦日贫,后饮食至不能给。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2 11:45
自己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