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1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15:12
孩子的出生对家庭来说既是希望又是寄托,而且,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倾注了父母所有的心血,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盼望着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出人头地。
只不过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曾给父母提出警醒,但仍然有不少家长喜欢我行我素,在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用贬低,嘲讽,训斥,打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设想一下,这样的方式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会带来什么呢?
他们的内心阴暗面会无限的扩大,直到孩子能够独立离开家后,或许再也不想回到这个父母认为的温柔家。
可是家长们在这时往往又觉得孩子忘恩负义,还会认为自己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来养育他,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以及远离。
其实,孩子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和举动,有可能就是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不少家长觉得给孩子悉心的照料,长久的陪伴,那么就会换来他们的感恩和回报。但父母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付出再多一定要达到有效的结果。不要只是自己认为,而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
家庭中比较常见的错误教育方式
1、 冷漠对待,从不放在心上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用一种冷漠的方法,例如:孩子考得特别好,兴高采烈的拿试卷给父母看时,他们会说''还可以,可千万别骄傲啊''。
若孩子考得不好伤心难过时,父母又会说''不就是没考好吗?不至于吧?''不管是孩子进步还是退步,父母都是用冷漠的态度去对待,根本没有顾及孩子内心的感受,对于孩子的任何事情也从不放在心上,这样怎么可能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以及父母的爱呢?
2、 没有尊重,只关注了成绩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经常会听到教育学家叮嘱家长,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试验品或者附属品,而是应该充分的尊重他们。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是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不好孩子将来会一事无成。正因为父母的过高期盼,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能力,最后导致他们越来越叛逆。
3、 空下承诺,总说话不算话
生活中父母们有没有经常性的哄骗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例如:你好好吃饭,一会儿我就带你去买个好的玩具。你乖乖听话,下次我就会带你到游乐场玩。
可是因为太过忙碌,父母们又言而无信,但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往往会认为这是父母在欺骗自己。而且家长的这种不信守承诺的*教育方式,也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们甚至不再相信父母,最终影响到认知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父母的方式和方法非常关键,不如巧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养出一个向阳而生的感恩孩子。
何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所提出,它又被叫做''期待效应''。
它的实质定义是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运用到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就是说当孩子频频受到鼓励时,他就会更加的努力,更加优秀,若是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和期待,则会消极下去,一蹶不振。
怎样更好的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1、 说到做到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信守承诺非常关键,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形成,所以不管对于孩子的任何事情,父母都要说到做到,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也才能让他们的内心面向骄阳,蓬勃生机。
2、 积极又重视
不管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还是犯了错误,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都不应该使用贬低或者嘲讽的方法,更不能用冷漠对待的方式去处理。而是应该积极又重视起来,满足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对他进行赞美和鼓励,那么孩子才能有努力前进的动力,也才能克服困难,勇往无前。
3、 换位思考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心智和认知能力都会欠缺很多,父母不应该拿自己和孩子进行攀比,而是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只有和孩子做成朋友,他们才能更吐露心声,也才能学会父母的这种带人方式,把尊重,理解和爱放在首位。
只有和孩子做成朋友,他们才能更吐露心声,也才能学会父母的这种待人方式,把尊重,理解和爱放在首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15:13
我觉得不可以,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善良之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够让他们成为一个感恩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15:13
我觉得不能,这个是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刺激孩子做出大人们想要的行为,属于一种等价交换,孩子不会感激父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15:14
不能,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具体教育方法也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用一种方法很难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潜移默化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