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2 16:5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29
在秦始皇继位以后,顿弱说得已经很明白了:
“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
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
赵悼襄王掉进了连横的陷阱,而秦国趁着魏安釐王和信陵君死了以后立即打穿了魏国,绝纵亲之腰。
至此,楚考烈王虽为一代雄主,也已无力回天。
这里需要重看一下之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秦昭襄王末期,秦国的霸权其实已经开始松动。当时秦昭襄王借铁剑和演员为话题直接表示出了对楚考烈王的恐惧,而东方先后出现了楚国“复强”,魏国“威行于冠带之国”,赵国“几霸”的局面。
然后再从秦孝文王短暂的在位期间的局势看,秦国的局势是非常不稳当的。
秦孝文王继位时,公子子楚——也就是秦庄襄王——给予了一个建议,说:
你当年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结交了不少好汉,但你回国以后就不和他们联系了,造成现在他们很怨恨你。如今你继位了,对于上述的情况,你应该让函谷关晚点开,早点关才是。
从字面本身上看,这是一段莫名其妙的建议——如果赵国之士真的想溜进三门峡找秦孝文王泄愤,函谷关每天开放时间短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该进来还是能进来。
但听了这段奇怪的建议以后,结果是“王以为然,奇其计”,甚至因此立公子子楚为太子,这就有意思很多了。
对于子楚这段*语言的解读,我们需要结合当属的局势看:
表面上看,当时的局势是韩、魏和秦是主从关系,楚与秦是同盟关系。
但真正的关系是,秦国陷入外交孤立,楚国与魏国是互相猜忌的同盟关系,赵、韩为魏国的半附庸,齐、燕则对双方都在搞*暧昧。上述关系会在秦庄襄王时期的战争中毕露。
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继位前期,赵、魏、楚正在暗中构建合纵,这也给动荡中的秦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此时公子子楚提出的这段*语言,可能是在告诉秦孝文王:
我已经打听到他们在搞合纵了,我们故意安排一下函谷关的开放时间,让他们意识到秦国已经知道了合纵计划并且做出了反应,从而让纵方相互猜忌。
在秦庄襄王继位以后,秦国为了破坏合纵,开始拉拢燕国,但燕国马上被魏国惩罚。接下来秦军夺取上党,再被以魏国为首的纵军击破,甚至全面放弃了中原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魏、楚能继续保持合纵的态势,那么夺回上党、占据河东不会成太大问题,顺着河东攻入关中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此时魏国攻韩引发的魏楚火并彻底破坏了合纵的战略。
接下来,秦国利用赵国建立连横,燕国直接被压制,齐国也因此被牵制得动弹不得。
再加上魏安王那条老狐狸不偏不倚的非要这时候死,楚考烈王在泗上收的兵再多也是真没招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29
因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崛起,傲视群雄,加上六代秦王励精图治,累积家业,又以连横之策,远交近攻,逐步吞并了六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30
因为秦国任用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君目光也比较远大。他们不像其他国君的一样,他们想要统一天下,成就大一统王朝,所以最终统一了天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30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在不断强大,更重要的是,秦国代有明君出,从秦孝公到秦始皇,每一位都是雄才大略有作为的君王,他们带着秦国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