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而不能是懦夫;能而不忍是匹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3 02: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22
翻开历史一查,我国关于忍与和的典故可谓多矣.这其中<卧薪尝胆>和<将相和>的故 事,最为人们所熟知.堪称忍与和的典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便深谙韬晦养光之道.他 心怀丧国之痛,却不露半点声色;寄人篱下之时,却谋划着东山再起之举.一面忍辱负重,一面惨 淡经营,历经磨难,终于夺回江山,并且一鼓作气,灭亡吴国.勾践以忍求变,终于成就大事.<将相 和>说的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赵国的文臣武将,一向不和.即便是上下朝碰到 一起也从来不说话,后来蔺相如姿态略高一筹,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忍让,维护团结.其所作所为 令廉颇大为感动,竟然亲自登门负荆请罪,于是二人一释前嫌,同舟共济,为国出力.这个故事成了 千古美谈. 其实,隐忍之道便是屈伸之道.姜太公被周文王起用之前,曾钓鱼渭水之滨.据说,有人向他请 教处世之道.姜太公说: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 也.换句话说,大丈夫要象虫和蛇一样能屈能伸,研究屈伸之道达到出神如化的地步,就能够安身立 命,进而达到崇尚道德的目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的主要谋士张良和大将韩信,均深谙此道. 前者为获得一部奇书,被一白发老翁折腾够呛,一连几天起大早不说,还得替老头拾鞋,桥上桥下跑 了好几趟.好在终于如愿以偿.韩信未出山之前,*布衫,穷困潦倒,曾受漂母一饭之恩,也曾受乡 里恶棍嘲弄,并且受过胯下之辱.想想看,一个堂堂正正七尺男子汉,从一个无赖裤档底下爬过去,那 是何等难堪?而韩信做到了.他们确实做到了"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 大志,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忍让与怯懦并不是同义词.为了大我,牺牲小我,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连孔子都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就要看你的性格和修养如何啦.在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也应该提倡忍与和.特别是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和同事关系上更应如此. 列宁说过:受到刺激忍耐些,遇到到问题冷静些.古人认为忍者龟,和为贵是有道理的.不信你去调查, 有多少家庭因日常琐事,打得不可开交?又有多少青少年,因一时口角,动了刀子把自己送进监狱.有的 人为此丢了性命,也有的要在铁窗中渡过一生.我经常看*电视台12套<道德与法制>节目,那里面播 出了很多案例.有十几岁的孩子因一时激愤杀了自己同学,也有多年夫妻因小事反目成仇,轻则离婚,重 则杀人.教训可谓惨痛.难道他们都不知道"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吗?我忽然想起在 南方一弥勒佛殿看到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下联为:笑口常开笑尽天下可笑 之人.而我们凡人毕竟没有佛的海量,也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似乎难为了我们.其实,佛祖早就 说过:"静土并不远,就在你心中."又说:"心可以为地狱,亦可以为天堂".意思是说,一念之差,就可导至 阴阳两种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22
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该忍就忍,可以忍辱负重以后必成大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23
,忍而不能舍也---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还是忍耐着而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