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这个很多大臣的自称,比如诸葛亮:伏闻生死有常 这个伏,自称是怎么用的?有什么*?什么要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5:58
首先说明“伏闻生死有常”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中秋风五丈原诸葛亮去世写给皇帝的上表中,原文如下: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
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其实这个伏字并不是自称,而是以前书信的格式,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表示自己的谦卑。比如用法还有“伏惟照鉴”,“伏惟尚飨”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5:58
古人在尊长面前自称时,把姓氏去掉,自称自己的名。比如刘备尊敬诸葛亮,称他为:孔明先生。而孔明自称却是自己的名:亮。诸葛亮尊称周瑜:周公瑾、公瑾先生、大都督、周将军等。而周瑜自称时,也只能是一个字:瑜。除了称名以外,古代人在尊长面前的自称还有如下习习惯的谦称:一、臣、微臣、小臣、仆、老臣、下臣二、属下、标下、偏将、末将、小将、三、在下、小人、奴仆、下官、老臣、四、还有好多自称,罗列在此,供君选用:下愚牛马走——走,意为仆人,“牛马走”意为如牛马般被驱使的仆人。司马迁的经典自称。敝人 愚小人下官小的小子 小可小老鄙人鄙——就一个字了,很符合武将的身份的一个词儿。卑人——犹言鄙人。卑微——用的两个词(两个字)全是形容词。 鄙夫老奴——“老奴”作自称时,限于臣仆。鄙臣——“鄙臣”犹言小臣鄙老——是老人的自谦之称,犹言“老朽”学生——读书人,后来包括有师门之谊的武将,包括韦小宝与康熙帝关系那种的,都可称学生。小生——也是读书人的自称。你这帖子要的是武将,但也附在这儿。鄙生——为学生的自谦之称老朽 不佞 老拙 不才,意为没有才能老鄙老仆贱人不肖——作谦称时,多用于父母死后贱士——为读书人自谦之称。贱臣——是在君主或上司面前的自谦之称奴——作为自称的谦词,通常用于女性,偶尔也用于男性。古代一些少数民族臣下在其主子面前也自称“奴”。明清两代宦官及清代旗籍*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奴才特别流行于满清包衣制度,汉家臣子虽然是自称时表示谦虚,也有一定的自尊,故多自称为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5:58
伏,在地上俯伏,趴下。敬语,代表着对待尊者的顺从佩服敬畏之情,或者表示对此事的希望,愿望。
古代的君臣之间,父子之间,下级对上级,奏疏,信函用语,等等都会用到。
如: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为天下主。”
晋 李密 《陈情事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唐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臣闻昔者 尧 、 舜 以吁嗟,君臣相戒,以致至治……伏惟皇帝陛下仪而象之,以永多福。”
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伏维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
《花月痕》第十四回:“万里长途,伏维自爱。”
《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胡三省 注:“蒲,手行也;伏,伏地也。”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长句》:“绮罗红粉轻於尘,膝行匍伏擎金樽。”
《南齐书·幸臣传论》:“伏奏之务既寝,趋走之劳亦息。”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有 韩国 使命见在朝门下,愿见吾王,未敢擅便,伏候圣旨。”
《庄子·渔父》:“ 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
晋 卢谌 《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轼迳入关。”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九:“伏轼说人主,谈笑称上客。”
《左传·隐公十一年》 :“许既伏其罪矣。”
《史记·项羽本纪》: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元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则这个 苏小卿 怎肯伏低。”
明 无名氏 《玉环记·范张别皋》:“我被他抢白,闲气闲非,我甘心做小伏低。”
《水浒传》第三七回:“我们且请仁兄到敝庄伏礼请罪。”